歡迎光臨管理者范文網(wǎng)
當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網(wǎng) > 書信稿件 > 致辭 > 導游詞

夫子導游詞(精選11篇)

發(fā)布時間:2023-03-14 19:15:15 查看人數(shù):11

夫子導游詞

第1篇 南京夫子廟導游詞

大家都有去過南京夫子廟游覽嗎?那里的小吃遍地,景色獨特。那就來看看南京夫子廟的導游詞吧。

各位游客。在昨天的游程中,我為大家安排游覽了中山陵、明孝陵、靈谷寺,總統(tǒng)府舊址等名勝古跡。今天,我將帶大家到秦淮河、夫子廟去游覽。秦淮河旅游區(qū),位于南京老城區(qū)城南,從市區(qū)出發(fā),坐汽車約需20分鐘才能到達。它是一個以夫子廟為中心,集游覽、購物、品嘗風味于一體,展示古城風貌和民族風情的旅游地。

1、秦淮河的由來和歷史變遷

秦淮河,是一條曾對古城南京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起過重要作用的河流。相傳秦淮河是秦始皇下令開鑿的一條人工運河。秦始皇東巡會稽,經(jīng)過南京時,為方便船只行駛,曾下令開鑿方山,使淮水與長江溝通,因而這段河道得名秦淮河。但據(jù)地質(zhì)考察證明,秦淮河是一條歷史悠久的天然河流,當時這條古老的河流確是曾從方山經(jīng)過,但由于地理變遷,河流改道,逐漸形成了現(xiàn)在的河道。歷史上的秦淮河,河道寬綽。自五代吳王楊行密在長干橋一帶筑石頭城以后,河道開始變窄,并被分隔成內(nèi)、外秦淮。內(nèi)秦淮河由東水關(guān)入城,經(jīng)夫子廟,再由水西門南的西水關(guān)出城與外秦淮河匯合。河流全長10公里,這就是古往今來令無數(shù)文人墨客為之贊美傾倒、尋跡訪蹤的十里秦淮了。唐朝大詩人李白、劉禹錫、杜牧等都曾為她寫下詩篇,孔尚任的《桃花扇》和吳敬樣的《儒林外史》中,也都對十里秦淮有過生動的描寫。

古老的秦淮河與流經(jīng)南京城北的長江相比,顯得十分渺小,但是它與南京城的誕生、發(fā)展,以及南京地區(qū)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有著極其密切的關(guān)系。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這里已有人類繁衍生息。迄今為止,沿河兩岸發(fā)現(xiàn)的原始村落遺跡多達五六十處。六朝和明初封建朝廷一直把它作為都城的一道天然屏障和皇宮所需的天然通道。東吳孫權(quán)定都建業(yè)(南京)后,曾在秦淮河兩岸作柵塘,既可御敵,又可防洪。從六朝時起,夫子廟一帶的秦淮河兩岸已是居民密集、市井相連的繁華之地,秦淮河充當了南京地區(qū)對外貿(mào)易的主要航道,河中舟船穿梭,一派繁榮。據(jù)說,舊時的秦淮河兩岸歌樓酒肆林立,河房水閣爭奇斗艷,游艇畫防燈火通明,富豪貴族在這里過著尋歡作樂、紙醉金迷的生活,勞動人民,特別是廣大婦女卻是以淚洗面,飽嘗了人間的辛酸。那時南京的妓女大多集中在秦淮河兩岸。清代戲劇家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描寫的不畏權(quán)貴的名妓李香君,她就居住在秦淮河南岸的文德橋畔。

美麗的秦淮河曾流淌過蠻荒時代的寂寞,六朝以來的繁華和奢靡,舊社會的污垢和勞動人民的血淚,甚至還溶有南京大屠殺的血腥。然而,今天的秦淮河,經(jīng)過了歷史的沉淀和人民的改造,已散發(fā)著健康文明的馨香,展現(xiàn)了清澈動人的風姿。它是南京歷史的見證,難怪人們慣于把秦淮當作南京的代名詞。

2、秦淮畫舫伴池夫子廟照壁廟前廣場欞星門

各位游客: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秦淮河畔,河中的畫舫都是仿照明代建筑風格制造的,船頭掛有大紅彩球和紅燈籠。每當元宵節(jié)南京人習慣來這里游玩賞燈。這種風氣在明代就已盛行,據(jù)說明朝建都后,朱元璋微服巡察京城。當他來到秦淮河畔,看到兩岸綠樹成蔭,河水清澈,亭臺樓閣,風景宜人,隨口說了句:惜河中缺游船?;实坶_了金口,左右就連夜差人趕造畫舫,以博取皇帝歡心。從此,秦淮畫舫成了這里的一大特色。尤其到了中秋佳節(jié)時分,更是河上水燈萬盞齊放,兩岸龍燈飛舞,歌聲、鼓聲、歡聲、笑聲,連綿不絕,通宵達旦,真可謂秦淮燈火甲天下。難怪南京有家家走橋,人人看燈的民諺。

我們眼前的這段秦淮河,自宋以后就成了夫子廟(孔廟)成泮池,又稱月牙池。古時候皇帝講學的學宮叫辟雍,諸侯講學成學宮叫泮宮,夫子廟的學宮相當于諸侯講學的地方,所以這池稱泮池。泮池上一般建有三座石橋,按等級而論,縣官、學官走中間一座,秀才走兩邊的橋。相傳古時候有位秀才誤上中橋,有犯上作亂之罪,進退兩難,只好自己跳進了泮池。

再請各位看河對岸的一段朱紅色石磚墻,這就是夫子廟的照壁。照壁建于明萬歷三年(歷澤年),長達110米,為全國照壁之冠。

各位游客:這座夫子廟始建于東晉成帝咸康三年(337年),當時成帝采納了王導的建議:治國以培育人才為重,決定立大學于秦淮河畔。原來只建有學宮,孔廟是宋仁宗景拍元年(1034年)在學富基礎上擴建而成的。所以夫子廟是一個由文教中心演變而成的繁華鬧市,它包括夫子廟、學宮和貢院三大主要建筑群,其范圍南臨秦淮河北岸,北抵建康路東端,東起姚家巷,西止四福巷,規(guī)模龐大。夫子廟雖屢遭破壞,但各代都加以興修擴建,到清末民初,其樓閣、殿宇的結(jié)構(gòu)和布局堪稱東南之冠?,F(xiàn)在的夫子廟建筑,一部分是清代末年重建的,一部分是近幾年重建的。請大家回頭看,這座樓閣式建筑,叫做奎星閣,它初建于清乾隆年間。這座臨街傍水的建筑曾兩次被毀,1985年重建。

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清代開辟的廟前廣場,廣場東西兩端豎有兩塊碑,高有一丈許,上面刻有滿漢兩種文字文武大臣至此下馬,表示對圣人孔子的崇敬。左側(cè)的這座六角重檐亭子叫聚星亭,聚星取群星集中,人才薈萃之意。建于明萬歷十四年(1586年),也曾幾經(jīng)興廢,到清同治八年(1869年)才由江寧鄉(xiāng)賢朱芙峰等人籌資重建。這是一座在日軍炮火中惟一幸存的清代建筑,可惜在1968年被當作四舊拆除,1983年又得以重建,恢復了原來的風貌。廣場正中的這座牌坊,叫天下文樞坊。請大家繼續(xù)隨我往前走。這座門叫欞星門,這是孔廟的廟門。據(jù)傳榻星是天上主管教化的星宿,他得人方便高興。門是石結(jié)構(gòu)的,六柱三門,建于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后來被毀,又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不過,現(xiàn)在所見到的極星門是1983年再次重建的。極星門東西兩側(cè)便是東市、西市。

3、大成門大成殿學宮

各位游客:走過欞星門,便是孔廟的正門,叫大成門,也叫戟門。門內(nèi)側(cè)有石碑四塊。第一塊是《孔子問禮圖碑》,刻于南朝齊永明二年(484年)。記載了春秋末年奴隸制衰亡之際,孔子出于對周王朝禮樂制度的崇拜,抱著興國安邦、濟世訪賢的愿望,于魯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18年),從家鄉(xiāng)曲阜去周王城洛陽考察典章制度,尋求鞏固魯國奴隸主政權(quán)辦法的經(jīng)歷。碑的上半部有孔子問禮圖,吳敬恒題的題字。圖中是二人駕車,一組身穿古裝人物在城門前歡迎的場面,還有永明二年,孔子在魯人周門禮周流的字樣。這塊碑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圖文仍清晰可辨,是難得的珍貴文物。第二塊碑是《集慶孔廟碑》,碑文是元朝至大二年(1309年)重建孔廟時由盧摯撰寫的,到元至順元年(1330年),由純齋王公書寫刻石。第三塊碑是《封四氏碑》,講的是元至順二年,文宗皇帝詔示:加封顏回、曾參(孔子的兩個弟子)、孔極(孔子的孫子)、孟軻(孔子的再傳弟子)為四亞圣之事。第四塊碑是《封至圣夫人碑》,講的是元至順二年(1331年),文宗皇帝頒旨加封孔子之妻為至圣夫人之事。廟院兩側(cè)是碑廊(原來是供奉孔門七十二賢人牌位的地方),廊內(nèi)陳列了當代書法名家的碑刻30塊。

現(xiàn)在,請大家隨我從中間的石雨道走。在進大成殿前,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殿前的這個露天臺子,這是祭祀和歌舞的地方。古時每年二月、八月的第一個丁日和孔子誕辰這一天(農(nóng)歷八月二十七日),地方官吏都要在孔廟舉行盛大的祭掃活動。祭祀采用的是西周奴隸主祭天地鬼神的禮儀,在大成殿前擺上仿青銅器做的祭器,上供牛2頭、豬16頭、羊16頭,以及大量布帛菽粟、干鮮果品、香紙蠟燭等。主祭人要穿特制的古裝祭服,宣讀祭文,向孔子及四配(孔子高徒)、十二哲(孔家子弟)牌位行三拜九叩禮,還配有樂隊和舞隊表演,以歌頌孔子,所以大成殿前要設舞臺。

現(xiàn)在請各位游客隨我進人孔廟主殿大成殿。這是一座氣勢巍峨,重檐廡殿頂,屋脊中央有雙龍戲珠立雕的建筑。這種規(guī)格的建筑在全國也是屈指可數(shù)的。大成意思是孔子集古圣先賢思想之大成。大成殿內(nèi)原先正中供奉的是孔子和他的四位高徒,兩旁是孔家子弟塑像十二尊?,F(xiàn)在的大成殿已被辟為南京鄉(xiāng)土文化博物館。

請大家再往前走,這里便是夫子廟的學宮。門楣上方原來有學宮匾額,門外柏木牌坊,牌坊上題有東南第一學。牌坊的北面是四周圍有木欄的花圃,左右有四書齋,是學子自修讀書的地方。這四齋名稱分別是志道、據(jù)德、依仁、游藝。后面是明德堂,這座建筑建于南宋紹興九年(1139年),堂名為文天祥所書。明德堂是學子集會的地方,每月朔望(農(nóng)歷初一和十五)朝圣后,學子在此集會,訓導師宣講圣教和上諭。東墻有臥碑,就是訓教的法規(guī)。左右橫梁上懸掛著江寧府所屬六縣舉貢員生題額。我們眼前的這座建筑是梨香閣,原來是祭祀孔子父母的崇圣祠,現(xiàn)改為游樂場了。東面那座建筑是青云樓,它建于明萬歷十四年(1586年),是供把歷代督學使的祠堂,初建時為三層樓,因為臨近貢院,為防止有人從樓上偷看貢院,清代時改建成二層樓,上層用作藏書,下層是閱覽室。清末廢除科舉后,改為小學,民國初年改為江寧縣教育會,抗戰(zhàn)時被用作開茶館、歌場,戰(zhàn)后曾先后作為民眾教育館和南京市通志館。這也是舊學宮保留下來的為數(shù)不多的建筑之一。各位游客:參觀完學宮建筑后,我們再去參觀一下夫子廟的另一座古建筑群貢院。

4、貢院街貢院明遠樓

現(xiàn)在,我們所見的這座三層建筑,就是明遠樓了。樓呈四方形,四面設窗,地處貢院中心,在此可以監(jiān)視考生和貢院內(nèi)執(zhí)役人員。明遠的意思就是慎終追遠、明德歸原,封建王朝教育士子以孝悌忠義為立身之本??忌纪旰?,金榜就張貼在前面的貢院街。清末廢除科舉后,貢院也隨之失去了原來的作用。1919年除留下明遠樓和一部分號舍建筑用以陳列歷史文物外,其余一并拆除,辟為市場。明遠樓下的《金陵貢院遺跡碑》詳細地記載了這一史實。

各位游客:關(guān)于夫子廟我就介紹到這里。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去逛一下夫子廟的東市、西市,同時也可選購一些喜愛的工藝品和旅游紀念品,還可以去西街一帶品嘗夫子廟的風味小吃,夫子廟可謂是全國聞名的小吃薈萃之地。

第2篇 夫子廟導游詞

各位游客。在昨天的游程中,我為大家安排游覽了中山陵、明孝陵、靈谷寺,總統(tǒng)府舊址等名勝古跡。

今天,我將帶大家到秦淮河、夫子廟去游覽。秦淮河旅游區(qū),位于南京老城區(qū)城南,從市區(qū)出發(fā),坐汽車約需20分鐘才能到達。

它是一個以夫子廟為中心,集游覽、購物、品嘗風味于一體,展示古城風貌和民族風情的旅游地。

秦淮河的由來和歷史變遷 秦淮河,是一條曾對古城南京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起過重要作用的河流。相傳秦淮河是秦始皇下令開鑿的一條人工運河。

秦始皇東巡會稽,經(jīng)過南京時,為方便船只行駛,曾下令開鑿方山,使淮水與長江溝通,因而這段河道得名“秦淮河”。但據(jù)地質(zhì)考察證明,秦淮河是一條歷史悠久的天然河流,當時這條古老的河流確是曾從方山經(jīng)過,但由于地理變遷,河流改道,逐漸形成了現(xiàn)在的河道。

歷史上的秦淮河,河道寬綽。自五代吳王楊行密在長干橋一帶筑石頭城以后,河道開始變窄,并被分隔成內(nèi)、外“秦淮”。

內(nèi)秦淮河由東水關(guān)人城,經(jīng)夫子廟,再由水西門南的西水關(guān)出城與外秦淮河匯合。河流全長10公里,這就是古往今來令無數(shù)文人墨客為之贊美傾倒、尋跡訪蹤的“十里秦淮”了。

唐朝大詩人李白、劉禹錫、杜牧等都曾為她寫下詩篇,孔尚任的《桃花扇》和吳敬樣的《儒林外史》中,也都對“十里秦淮”有過生動的描寫。 古老的秦淮河與流經(jīng)南京城北的長江相比,顯得十分渺小,但是它與南京城的誕生、發(fā)展,以及南京地區(qū)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有著極其密切的關(guān)系。

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這里已有人類繁衍生息。迄今為止,沿河兩岸發(fā)現(xiàn)的原始村落遺跡多達五六十處。

六朝和明初封建朝廷一直把它作為都城的一道天然屏障和皇宮所需的天然通道。東吳孫權(quán)定都建業(yè)(南京)后,曾在秦淮河兩岸作“柵塘”,既可御敵,又可防洪。

從六朝時起,夫子廟一帶的秦淮河兩岸已是居民密集、市井相連的繁華之地,秦淮河充當了南京地區(qū)對外貿(mào)易的主要航道,河中舟船穿梭,一派繁榮。據(jù)說,舊時的秦淮河兩岸歌樓酒肆林立,河房水閣爭奇斗艷,游艇畫防燈火通明,富豪貴族在這里過著尋歡作樂、紙醉金迷的生活,勞動人民,特別是廣大婦女卻是以淚洗面,飽嘗了人間的辛酸。

那時南京的妓女大多集中在秦淮河兩岸。清代戲劇家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描寫的不畏權(quán)貴的名妓李香君,她就居住在秦淮河南岸的文德橋畔。

美麗的秦淮河曾流淌過蠻荒時代的寂寞,六朝以來的繁華和奢靡,舊社會的污垢和勞動人民的血淚,甚至還溶有南京大屠殺的血腥。然而,今天的秦淮河,經(jīng)過了歷史的沉淀和人民的改造,已散發(fā)著健康文明的馨香,展現(xiàn)了清澈動人的風姿。

它是南京歷史的見證,難怪人們慣于把“秦淮”當作南京的代名詞。

秦淮畫舫—伴池—夫子廟照壁—廟前廣場—欞星門 各位游客: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秦淮河畔,河中的畫防都是仿照明代建筑風格制造的,船頭掛有大紅彩球和紅燈籠。每當元宵節(jié)南京人習慣來這里游玩賞燈。

這種風氣在明代就已盛行,據(jù)說明朝建都后,朱元津微服巡察京城。當他來到秦淮河畔,看到兩岸綠樹成蔭,河水清澈,亭臺樓閣,風景宜人,隨口說了句:“惜河中缺游船。

”皇帝開了金口,左右就連夜差人趕造畫舫,以博取皇帝歡心。從此,秦淮畫訪成了這里的一大特色。

尤其到了中秋佳節(jié)時分,更是河上水燈萬盞齊放,兩岸龍燈飛舞,歌聲、鼓聲、歡聲、笑聲,連綿不絕,通宵達旦,真可謂“秦淮燈火甲天下”。難怪南京有“家家走橋,人人看燈”的民諺。

我們眼前的這段秦淮河,自宋以后就成了夫子廟(孔廟)成泮池,又稱月牙他。古時候皇帝講學的學宮叫辟雍,諸侯講學成學宮叫泮宮,夫子廟的學宮相當于諸侯講學的地方,所以這池稱“泮池”。

泮池上一般建有三座石橋,按等級而論,縣官、學官走中間一座,秀才走兩邊的橋。相傳古時候有位秀才誤上中橋,有犯上作亂之罪,進退兩難,只好自己跳進了泮池。

再請各位看河對岸的一段朱紅色石磚墻,這就是夫子廟的照壁。照壁建于明萬歷三年(歷澤年),長達110米,為全們照壁之冠。

各位游客:這座夫子廟始建于東晉成帝咸康三年(337年),當時成帝采納了王導的建議:“治國以培育人才為重”,決定立大學于秦淮河畔。原來只建有學宮,孔廟是宋仁宗景拍元年(1034年)在學富基礎上擴建而成的。

所以夫子廟是一個由文教中心演變而成的繁華鬧市,它包括夫子廟、學宮和貢院三大主要建筑群,其范圍南臨秦淮河北岸,北抵建康路東端,東起姚家巷,西止四福巷,規(guī)模龐大。夫子廟雖屢遭破壞,但各代都加以興修擴建,到清末民初,其樓閣、殿宇的結(jié)構(gòu)和布局堪稱東南之冠。

現(xiàn)在的夫子廟建筑,~部分是清代末年重建的,一部分是近幾年重建的。請大家回頭看,這座樓閣式建筑,叫做奎星閣,它初建于清乾隆年間。

這座臨街傍水的建筑曾兩次被毀,1985年重建。 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清代開辟的廟前廣場,廣場東西兩端豎有兩塊碑,高有一丈許,上面刻有滿漢兩種文字“文武大臣至此下馬”,表示對圣人孔子的崇敬。

左側(cè)的這座六角重檐亭子叫“聚星亭”,“聚星”取群星集中,人才薈萃之意。建于明萬歷十四年(1586年),也曾幾經(jīng)興廢,到清同治八年(1869年)才由江寧鄉(xiāng)賢朱芙峰等人籌資重建。

這是一座在日軍炮火中惟一幸存的清代建筑,可惜在1968年被當作“四舊”拆除,1983年又得以重建,恢復了原來的風貌。廣場正中的這座牌坊,叫“天下文樞坊”。

請大家繼續(xù)隨我往前走。這座門叫欞星門,這是孔廟的廟門。

據(jù)傳榻星是天上主管教化的星宿,他得人方便高興。門是石結(jié)構(gòu)的,六柱三門,建于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后來被毀,又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

不過,現(xiàn)在所見到的極星門是1983年再次重建的。極星門東西兩側(cè)便是東市、西市。

第3篇 2022南京夫子廟導游詞

清末廢除科舉后,改為小學,民國初年改為江寧縣教育會,抗戰(zhàn)時被用作開茶館、歌場,戰(zhàn)后曾先后作為民眾教育館和南京市通志館。這也是舊學宮保留下來的為數(shù)不多的建筑之一。下面就是小編分享的關(guān)于20xx南京夫子廟導游詞 ,一起來看一下吧。

20xx南京夫子廟導游詞

各位游客。在昨天的游程中,我為大家安排游覽了中山陵、明孝陵、靈谷寺,總統(tǒng)府舊址等名勝古跡。今天,我將帶大家到秦淮河、夫子廟去游覽。秦淮河旅游區(qū),位于南京老城區(qū)城南,從市區(qū)出發(fā),坐汽車約需20分鐘才能到達。它是一個以夫子廟為中心,集游覽、購物、品嘗風味于一體,展示古城風貌和民族風情的旅游地。

各位游客。在昨天的游程中,我為大家安排游覽了中山陵、明孝陵、靈谷寺,總統(tǒng)府舊址等名勝古跡。今天,我將帶大家到秦淮河、夫子廟去游覽。秦淮河旅游區(qū),位于南京老城區(qū)城南,從市區(qū)出發(fā),坐汽車約需20分鐘才能到達。它是一個以夫子廟為中心,集游覽、購物、品嘗風味于一體,展示古城風貌和民族風情的旅游地。

【秦淮河的由來和歷史變遷】

秦淮河,是一條曾對古城南京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起過重要作用的河流。相傳秦淮河是秦始皇下令開鑿的一條人工運河。秦始皇東巡會稽,經(jīng)過南京時,為方便船只行駛,曾下令開鑿方山,使淮水與長江溝通,因而這段河道得名'秦淮河'。但據(jù)地質(zhì)考察證明,秦淮河是一條歷史悠久的天然河流,當時這條古老的河流確是曾從方山經(jīng)過,但由于地理變遷,河流改道,逐漸形成了現(xiàn)在的河道。歷史上的秦淮河,河道寬綽。自五代吳王楊行密在長干橋一帶筑石頭城以后,河道開始變窄,并被分隔成內(nèi)、外'秦淮'。內(nèi)秦淮河由東水關(guān)人城,經(jīng)夫子廟,再由水西門南的西水關(guān)出城與外秦淮河匯合。河流全長10公里,這就是古往今來令無數(shù)文人墨客為之贊美傾倒、尋跡訪蹤的'十里秦淮'了。唐朝大詩人李白、劉禹錫、杜牧等都曾為她寫下詩篇,孔尚任的《桃花扇》和吳敬樣的《儒林外史》中,也都對'十里秦淮'有過生動的描寫。古老的秦淮河與流經(jīng)南京城北的長江相比,顯得十分渺小,但是它與南京城的誕生、發(fā)展,以及南京地區(qū)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有著極其密切的關(guān)系。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這里已有人類繁衍生息。迄今為止,沿河兩岸發(fā)現(xiàn)的原始村落遺跡多達五六十處。六朝和明初封建朝廷一直把它作為都城的一道天然屏障和皇宮所需的天然通道。東吳孫權(quán)定都建業(yè)(南京)后,曾在秦淮河兩岸作'柵塘',既可御敵,又可防洪。從六朝時起,夫子廟一帶的秦淮河兩岸已是居民密集、市井相連的繁華之地,秦淮河充當了南京地區(qū)對外貿(mào)易的主要航道,河中舟船穿梭,一派繁榮。據(jù)說,舊時的秦淮河兩岸歌樓酒肆林立,河房水閣爭奇斗艷,游艇畫防燈火通明,富豪貴族在這里過著尋歡作樂、紙醉金迷的生活,勞動人民,特別是廣大婦女卻是以淚洗面,飽嘗了人間的辛酸。那時南京的妓·女大多集中在秦淮河兩岸。清代戲劇家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描寫的不畏權(quán)貴的名妓李香君,她就居住在秦淮河南岸的文德橋畔。美麗的秦淮河曾流淌過蠻荒時代的寂寞,六朝以來的繁華和奢靡,舊社會的污垢和勞動人民的血淚,甚至還溶有南京大屠殺的血腥。然而,今天的秦淮河,經(jīng)過了歷史的沉淀和人民的改造,已散發(fā)著健康文明的馨香,展現(xiàn)了清澈動人的風姿。它是南京歷史的見證,難怪人們慣于把'秦淮'當作南京的代名詞。

【秦淮畫舫-伴池-夫子廟照壁-廟前廣場-欞星門】

各位游客: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秦淮河畔,河中的畫防都是仿照明代建筑風格制造的,船頭掛有大紅彩球和紅燈籠。每當元宵節(jié)南京人習慣來這里游玩賞燈。這種風氣在明代就已盛行,據(jù)說明朝建都后,朱元津微服巡察京城。當他來到秦淮河畔,看到兩岸綠樹成蔭,河水清澈,亭臺樓閣,風景宜人,隨口說了句:'惜河中缺游船。'皇帝開了金口,左右就連夜差人趕造畫舫,以博取皇帝歡心。從此,秦淮畫訪成了這里的一大特色。尤其到了中秋佳節(jié)時分,更是河上水燈萬盞齊放,兩岸龍燈飛舞,歌聲、鼓聲、歡聲、笑聲,連綿不絕,通宵達旦,真可謂'秦淮燈火甲天下'。難怪南京有'家家走橋,人人看燈'的民諺。我們眼前的這段秦淮河,自宋以后就成了夫子廟(孔廟)成泮池,又稱月牙他。古時候皇帝講學的學宮叫辟雍,諸侯講學成學宮叫泮宮,夫子廟的學宮相當于諸侯講學的地方,所以這池稱'泮池'。泮池上一般建有三座石橋,按等級而論,縣官、學官走中間一座,秀才走兩邊的橋。相傳古時候有位秀才誤上中橋,有犯上作亂之罪,進退兩難,只好自己跳進了泮池。再請各位看河對岸的一段朱紅色石磚墻,這就是夫子廟的照壁。照壁建于明萬歷三年(歷澤年),長達110米,為全們照壁之冠。各位游客:這座夫子廟始建于東晉成帝咸康三年(337年),當時成帝采納了王導的建議:'治國以培育人才為重',決定立大學于秦淮河畔。原來只建有學宮,孔廟是宋仁宗景拍元年(1034年)在學富基礎上擴建而成的。所以夫子廟是一個由文教中心演變而成的繁華鬧市,它包括夫子廟、學宮和貢院三大主要建筑群,其范圍南臨秦淮河北岸,北抵建康路東端,東起姚家巷,西止四福巷,規(guī)模龐大。夫子廟雖屢遭破壞,但各代都加以興修擴建,到清末民初,其樓閣、殿宇的結(jié)構(gòu)和布局堪稱東南之冠?,F(xiàn)在的夫子廟建筑,~部分是清代末年重建的,一部分是近幾年重建的。請大家回頭看,這座樓閣式建筑,叫做奎星閣,它初建于清乾隆年間。這座臨街傍水的建筑曾兩次被毀,1985年重建。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清代開辟的廟前廣場,廣場東西兩端豎有兩塊碑,高有一丈許,上面刻有滿漢兩種文字'文武大臣至此下馬',表示對圣人孔子的崇敬。左側(cè)的這座六角重檐亭子叫'聚星亭','聚星'取群星集中,人才薈萃之意。建于明萬歷十四年(1586年),也曾幾經(jīng)興廢,到清同治八年(1869年)才由江寧鄉(xiāng)賢朱芙峰等人籌資重建。這是一座在日軍炮火中惟一幸存的清代建筑,可惜在1968年被當作'四舊'拆除,1983年又得以重建,恢復了原來的風貌。廣場正中的這座牌坊,叫'天下文樞坊'。請大家繼續(xù)隨我往前走。這座門叫欞星門,這是孔廟的廟門。據(jù)傳榻星是天上主管教化的星宿,他得人方便高興。門是石結(jié)構(gòu)的,六柱三門,建于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后來被毀,又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不過,現(xiàn)在所見到的極星門是1983年再次重建的。極星門東西兩側(cè)便是東市、西市。

【大成門-大成殿-學宮】

各位游客:走過欞星門,便是孔廟的正門,叫大成門,也叫戟門。門內(nèi)側(cè)有石碑四塊。第一塊是《孔子問禮圖碑》,刻于南朝齊永明二年(484年)。記載了春秋末年奴隸制衰亡之際,孔子出于對周王朝禮樂制度的崇拜,抱著興國安邦、濟世訪賢的愿望,于魯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18年),從家鄉(xiāng)曲阜去周王城洛陽考察典章制度,尋求鞏固魯國奴隸主政權(quán)辦法的經(jīng)歷。碑的上半部有'孔子問禮圖,吳敬恒題'的題字。圖中是二人駕車,一組身穿古裝人物在城門前歡迎的場面,還有'永明二年,孔子在魯人周門禮周流'的字樣。這塊碑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圖文仍清晰可辨,是難得的珍貴文物。第二塊碑是《集慶孔廟碑》,碑文是元朝至大二年(1309年)重建孔廟時由盧摯撰寫的,到元至順元年(1330年),由純齋王公書寫刻石。第三塊碑是《封四氏碑》,講的是元至順二年,文宗皇帝詔示:加封顏回、曾參(孔子的兩個弟子)、孔極(孔子的孫子)、孟軻(孔子的再傳弟子)為四亞圣之事。第四塊碑是《封至圣夫人碑》,講的是元至順二年(1331年),文宗皇帝頒旨加封孔子之妻為至圣夫人之事。廟院兩側(cè)是碑廊(原來是供奉孔門七十二賢人牌位的地方),廊內(nèi)陳列了當代書法名家的碑刻30塊?,F(xiàn)在,請大家隨我從中間的石雨道走。在進大成殿前,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殿前的這個露天臺子,這是祭祀和歌舞的地方。古時每年二月、八月的第一個丁日和孔子誕辰這一天(農(nóng)歷八月二十七日),地方官吏都要在孔廟舉行盛大的祭掃活動。祭祀采用的是酉周奴隸主祭天地鬼神的禮儀,在大成殿前擺上仿青銅器做的祭器,上供牛2頭、豬16頭、羊16頭,以及大量布帛菽粟、干鮮果品、香紙蠟燭等。主祭人要穿特制的古裝祭服,宣讀祭文,向孔子及'四配'(孔子高徒)、'十二哲'(孔家子弟)牌位行三拜九叩禮,還配有樂隊和舞隊表演,以歌頌孔子,所以大成殿前要設舞臺?,F(xiàn)在請各位游客隨我進人孔廟主殿--大成殿。這是一座氣勢巍峨,重檐廡殿頂,屋脊中央有雙龍戲珠立雕的建筑。這種規(guī)格的建筑在全國也是屈指可數(shù)的。'大成'意思是孔子集古圣先賢思想之大成。大成殿內(nèi)原先正中供奉的是孔子和他的四位高徒,兩旁是孔家子弟塑像十二尊?,F(xiàn)在的大成殿已被辟為'南京鄉(xiāng)土文化博物館'。請大家再往前走,這里便是夫子廟的學宮。門楣上方原來有'學宮'匾額,門外柏木牌坊,牌坊上題有'東南第一學'。牌坊的北面是四周圍有木欄的花圃,左右有四書齋,是學子自修讀書的地方。這四齋名稱分別是'志道'、'據(jù)德'、'依仁'、'游藝'。后面是明德堂,這座建筑建于南宋紹興九年(1139年),堂名為文天祥所書。明德堂是學子集會的地方,每月朔望(農(nóng)歷初一和十五)朝圣后,學子在此集會,訓導師宣講圣教和上諭。東墻有'臥碑',就是訓教的法規(guī)。左右橫梁上懸掛著江寧府所屬六縣舉貢員生題額。我們眼前的這座建筑是梨香閣,原來是祭祀孔子父母的崇圣祠,現(xiàn)改為游樂場了。東面那座建筑是青云樓,它建于明萬歷十四年(1586年),是供把歷代督學使的祠堂,初建時為三層樓,因為臨近貢院,為防止有人從樓上偷看貢院,清代時改建成二層樓,上層用作藏書,下層是閱覽室。清末廢除科舉后,改為小學,民國初年改為江寧縣教育會,抗戰(zhàn)時被用作開茶館、歌場,戰(zhàn)后曾先后作為民眾教育館和南京市通志館。這也是舊學宮保留下來的為數(shù)不多的建筑之一。各位游客:參觀完學宮建筑后,我們再去參觀一下夫子廟的另一座古建筑群--貢院。

秦淮河,是一條曾對古城南京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起過重要作用的河流。相傳秦淮河是秦始皇下令開鑿的一條人工運河。秦始皇東巡會稽,經(jīng)過南京時,為方便船只行駛,曾下令開鑿方山,使淮水與長江溝通,因而這段河道得名'秦淮河'。但據(jù)地質(zhì)考察證明,秦淮河是一條歷史悠久的天然河流,當時這條古老的河流確是曾從方山經(jīng)過,但由于地理變遷,河流改道,逐漸形成了現(xiàn)在的河道。歷史上的秦淮河,河道寬綽。自五代吳王楊行密在長干橋一帶筑石頭城以后,河道開始變窄,并被分隔成內(nèi)、外'秦淮'。內(nèi)秦淮河由東水關(guān)人城,經(jīng)夫子廟,再由水西門南的西水關(guān)出城與外秦淮河匯合。河流全長10公里,這就是古往今來令無數(shù)文人墨客為之贊美傾倒、尋跡訪蹤的'十里秦淮'了。唐朝大詩人李白、劉禹錫、杜牧等都曾為她寫下詩篇,孔尚任的《桃花扇》和吳敬樣的《儒林外史》中,也都對'十里秦淮'有過生動的描寫。古老的秦淮河與流經(jīng)南京城北的長江相比,顯得十分渺小,但是它與南京城的誕生、發(fā)展,以及南京地區(qū)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有著極其密切的關(guān)系。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這里已有人類繁衍生息。迄今為止,沿河兩岸發(fā)現(xiàn)的原始村落遺跡多達五六十處。六朝和明初封建朝廷一直把它作為都城的一道天然屏障和皇宮所需的天然通道。東吳孫權(quán)定都建業(yè)(南京)后,曾在秦淮河兩岸作'柵塘',既可御敵,又可防洪。從六朝時起,夫子廟一帶的秦淮河兩岸已是居民密集、市井相連的繁華之地,秦淮河充當了南京地區(qū)對外貿(mào)易的主要航道,河中舟船穿梭,一派繁榮。據(jù)說,舊時的秦淮河兩岸歌樓酒肆林立,河房水閣爭奇斗艷,游艇畫防燈火通明,富豪貴族在這里過著尋歡作樂、紙醉金迷的生活,勞動人民,特別是廣大婦女卻是以淚洗面,飽嘗了人間的辛酸。那時南京的妓·女大多集中在秦淮河兩岸。清代戲劇家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描寫的不畏權(quán)貴的名妓李香君,她就居住在秦淮河南岸的文德橋畔。美麗的秦淮河曾流淌過蠻荒時代的寂寞,六朝以來的繁華和奢靡,舊社會的污垢和勞動人民的血淚,甚至還溶有南京大屠殺的血腥。然而,今天的秦淮河,經(jīng)過了歷史的沉淀和人民的改造,已散發(fā)著健康文明的馨香,展現(xiàn)了清澈動人的風姿。它是南京歷史的見證,難怪人們慣于把'秦淮'當作南京的代名詞。

【秦淮畫舫-伴池-夫子廟照壁-廟前廣場-欞星門】

各位游客: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秦淮河畔,河中的畫防都是仿照明代建筑風格制造的,船頭掛有大紅彩球和紅燈籠。每當元宵節(jié)南京人習慣來這里游玩賞燈。這種風氣在明代就已盛行,據(jù)說明朝建都后,朱元津微服巡察京城。當他來到秦淮河畔,看到兩岸綠樹成蔭,河水清澈,亭臺樓閣,風景宜人,隨口說了句:'惜河中缺游船。'皇帝開了金口,左右就連夜差人趕造畫舫,以博取皇帝歡心。從此,秦淮畫訪成了這里的一大特色。尤其到了中秋佳節(jié)時分,更是河上水燈萬盞齊放,兩岸龍燈飛舞,歌聲、鼓聲、歡聲、笑聲,連綿不絕,通宵達旦,真可謂'秦淮燈火甲天下'。難怪南京有'家家走橋,人人看燈'的民諺。我們眼前的這段秦淮河,自宋以后就成了夫子廟(孔廟)成泮池,又稱月牙他。古時候皇帝講學的學宮叫辟雍,諸侯講學成學宮叫泮宮,夫子廟的學宮相當于諸侯講學的地方,所以這池稱'泮池'。泮池上一般建有三座石橋,按等級而論,縣官、學官走中間一座,秀才走兩邊的橋。相傳古時候有位秀才誤上中橋,有犯上作亂之罪,進退兩難,只好自己跳進了泮池。再請各位看河對岸的一段朱紅色石磚墻,這就是夫子廟的照壁。照壁建于明萬歷三年(歷澤年),長達110米,為全們照壁之冠。各位游客:這座夫子廟始建于東晉成帝咸康三年(337年),當時成帝采納了王導的建議:'治國以培育人才為重',決定立大學于秦淮河畔。原來只建有學宮,孔廟是宋仁宗景拍元年(1034年)在學富基礎上擴建而成的。所以夫子廟是一個由文教中心演變而成的繁華鬧市,它包括夫子廟、學宮和貢院三大主要建筑群,其范圍南臨秦淮河北岸,北抵建康路東端,東起姚家巷,西止四福巷,規(guī)模龐大。夫子廟雖屢遭破壞,但各代都加以興修擴建,到清末民初,其樓閣、殿宇的結(jié)構(gòu)和布局堪稱東南之冠?,F(xiàn)在的夫子廟建筑,~部分是清代末年重建的,一部分是近幾年重建的。請大家回頭看,這座樓閣式建筑,叫做奎星閣,它初建于清乾隆年間。這座臨街傍水的建筑曾兩次被毀,1985年重建?,F(xiàn)在我們來到了清代開辟的廟前廣場,廣場東西兩端豎有兩塊碑,高有一丈許,上面刻有滿漢兩種文字'文武大臣至此下馬',表示對圣人孔子的崇敬。左側(cè)的這座六角重檐亭子叫'聚星亭','聚星'取群星集中,人才薈萃之意。建于明萬歷十四年(1586年),也曾幾經(jīng)興廢,到清同治八年(1869年)才由江寧鄉(xiāng)賢朱芙峰等人籌資重建。這是一座在日軍炮火中惟一幸存的清代建筑,可惜在1968年被當作'四舊'拆除,1983年又得以重建,恢復了原來的風貌。廣場正中的這座牌坊,叫'天下文樞坊'。請大家繼續(xù)隨我往前走。這座門叫欞星門,這是孔廟的廟門。據(jù)傳榻星是天上主管教化的星宿,他得人方便高興。門是石結(jié)構(gòu)的,六柱三門,建于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后來被毀,又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不過,現(xiàn)在所見到的極星門是1983年再次重建的。極星門東西兩側(cè)便是東市、西市。

【大成門-大成殿-學宮】

各位游客:走過欞星門,便是孔廟的正門,叫大成門,也叫戟門。門內(nèi)側(cè)有石碑四塊。第一塊是《孔子問禮圖碑》,刻于南朝齊永明二年(484年)。記載了春秋末年奴隸制衰亡之際,孔子出于對周王朝禮樂制度的崇拜,抱著興國安邦、濟世訪賢的愿望,于魯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18年),從家鄉(xiāng)曲阜去周王城洛陽考察典章制度,尋求鞏固魯國奴隸主政權(quán)辦法的經(jīng)歷。碑的上半部有'孔子問禮圖,吳敬恒題'的題字。圖中是二人駕車,一組身穿古裝人物在城門前歡迎的場面,還有'永明二年,孔子在魯人周門禮周流'的字樣。這塊碑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圖文仍清晰可辨,是難得的珍貴文物。第二塊碑是《集慶孔廟碑》,碑文是元朝至大二年(1309年)重建孔廟時由盧摯撰寫的,到元至順元年(1330年),由純齋王公書寫刻石。第三塊碑是《封四氏碑》,講的是元至順二年,文宗皇帝詔示:加封顏回、曾參(孔子的兩個弟子)、孔極(孔子的孫子)、孟軻(孔子的再傳弟子)為四亞圣之事。第四塊碑是《封至圣夫人碑》,講的是元至順二年(1331年),文宗皇帝頒旨加封孔子之妻為至圣夫人之事。廟院兩側(cè)是碑廊(原來是供奉孔門七十二賢人牌位的地方),廊內(nèi)陳列了當代書法名家的碑刻30塊?,F(xiàn)在,請大家隨我從中間的石雨道走。在進大成殿前,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殿前的這個露天臺子,這是祭祀和歌舞的地方。古時每年二月、八月的第一個丁日和孔子誕辰這一天(農(nóng)歷八月二十七日),地方官吏都要在孔廟舉行盛大的祭掃活動。祭祀采用的是酉周奴隸主祭天地鬼神的禮儀,在大成殿前擺上仿青銅器做的祭器,上供牛2頭、豬16頭、羊16頭,以及大量布帛菽粟、干鮮果品、香紙蠟燭等。主祭人要穿特制的古裝祭服,宣讀祭文,向孔子及'四配'(孔子高徒)、'十二哲'(孔家子弟)牌位行三拜九叩禮,還配有樂隊和舞隊表演,以歌頌孔子,所以大成殿前要設舞臺?,F(xiàn)在請各位游客隨我進人孔廟主殿--大成殿。這是一座氣勢巍峨,重檐廡殿頂,屋脊中央有雙龍戲珠立雕的建筑。這種規(guī)格的建筑在全國也是屈指可數(shù)的。'大成'意思是孔子集古圣先賢思想之大成。大成殿內(nèi)原先正中供奉的是孔子和他的四位高徒,兩旁是孔家子弟塑像十二尊。現(xiàn)在的大成殿已被辟為'南京鄉(xiāng)土文化博物館'。請大家再往前走,這里便是夫子廟的學宮。門楣上方原來有'學宮'匾額,門外柏木牌坊,牌坊上題有'東南第一學'。牌坊的北面是四周圍有木欄的花圃,左右有四書齋,是學子自修讀書的地方。這四齋名稱分別是'志道'、'據(jù)德'、'依仁'、'游藝'。后面是明德堂,這座建筑建于南宋紹興九年(1139年),堂名為文天祥所書。明德堂是學子集會的地方,每月朔望(農(nóng)歷初一和十五)朝圣后,學子在此集會,訓導師宣講圣教和上諭。東墻有'臥碑',就是訓教的法規(guī)。左右橫梁上懸掛著江寧府所屬六縣舉貢員生題額。我們眼前的這座建筑是梨香閣,原來是祭祀孔子父母的崇圣祠,現(xiàn)改為游樂場了。東面那座建筑是青云樓,它建于明萬歷十四年(1586年),是供把歷代督學使的祠堂,初建時為三層樓,因為臨近貢院,為防止有人從樓上偷看貢院,清代時改建成二層樓,上層用作藏書,下層是閱覽室。清末廢除科舉后,改為小學,民國初年改為江寧縣教育會,抗戰(zhàn)時被用作開茶館、歌場,戰(zhàn)后曾先后作為民眾教育館和南京市通志館。這也是舊學宮保留下來的為數(shù)不多的建筑之一。各位游客:參觀完學宮建筑后,我們再去參觀一下夫子廟的另一座古建筑群--貢院。

第4篇 南京夫子廟導游解說詞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fā)展,接觸并使用解說詞的人越來越多,解說詞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但各個部分又有相對的獨立性。那么一般解說詞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南京夫子廟導游解說詞,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南京夫子廟導游解說詞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光臨南京夫子廟。夫子廟地處城南秦淮河畔,地理位置優(yōu)越,交通十分方便,是南京人引以為自豪的歷史遺跡和旅游景點,是新興的文化、商業(yè)、游覽中心和廟市合一的繁華之地。

夫子廟,又叫孔廟、文廟,是祭祀我國著名的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地方??鬃釉诠糯蝗藗冏鸱Q為孔夫子,故其廟宇俗稱“夫子廟”。由于儒學的正統(tǒng)地位,它的創(chuàng)始人孔子備受封建社會歷朝歷代的統(tǒng)治者和士子們的尊崇,祀奉他的孔廟遍布全國各地,有的地方還不只一個。夫子廟作為封建士子崇拜的場所,大多與教育設施(如學宮、貢院等)布置在一起,即所謂的廟附于學,一般是在學宮的前面或一側(cè)。

歷史上,南京城區(qū)的夫子廟曾有三處,一處在今市政府大院內(nèi),另一處在朝天宮。現(xiàn)在我們要參觀、游覽的,是第三處,也是最有名氣的一處。它是宋景佑元年(1034年)從朝天宮遷來的,初為建康府學,元為集慶路學,明初為國學,后為應天府學,清遷出府學,改為江寧、上元兩縣學。咸豐年間毀于兵火,同治年間(1869年)重建,抗戰(zhàn)中為日軍焚毀。現(xiàn)存夫子廟為80年代初重建。它采用前廟后學,孔廟在前,學宮在后,后來設立的貢院被布置在學宮的左側(cè)。因此,南京夫子廟比較完整的格局包括三部分,即孔廟、學宮、貢院。以大成殿為中心的南北中軸線及兩側(cè)的主要建筑和以明遠樓為中心的江南貢院陳列館成為夫子廟地區(qū)最主要的旅游觀光點。

夫子廟地區(qū)由于悠久的歷史、方便的水上交通,使其在夫子廟出現(xiàn)之前,就已成為古代南京比較有名的“佳麗地”和名士聚居地,因此除了以上所述主要景點外,還有吳敬梓故居、古桃葉渡、萃苑、百年老店一條街、文德橋、王謝故居、烏衣巷、媚香樓等景點。

各位游客,今天我們是要到位于秦淮河畔的夫子廟游覽。夫子廟地處城南秦淮河畔,地理位置優(yōu)越,交通十分方便,是南京人引以為豪的歷史遺跡和旅游景點,它是一個以夫子廟為中心,集游覽、購物、品嘗風味于一體,展示古城風貌和民族風情的旅游地。

秦淮河,是一條曾對古城南京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起過重要作用的河流。它是南京人民的母親河,全長110公里,孕育了早期的南京文明。相傳秦淮河是秦始皇下令開鑿的一條人工運河。秦始皇東巡會稽,經(jīng)過南京時,為方便船只行駛,曾下令開鑿方山,使淮水與長江溝通,因而這段河道得名“秦淮河”。但據(jù)地質(zhì)考察證明,秦淮河是一條歷史悠久的天然河流,當時這條古老的河流確是曾從方山經(jīng)過,但由于地理變遷,河流改道,逐漸形成了現(xiàn)在的河道。歷史上的秦淮河,河道寬綽。自五代吳王楊行密在長干橋一帶筑石頭城以后,河道開始變窄,并被分隔成內(nèi)、外秦淮。內(nèi)秦淮河由東水關(guān)入城,經(jīng)夫子廟,再由西水關(guān)出城與外秦淮河匯合,河流全長10公里,這就是古往今來令無數(shù)文人墨客為之贊美傾倒、尋跡訪蹤的“十里秦淮”了。唐朝大詩人李白、劉禹錫、杜牧等都曾為她寫下詩篇,孔尚任的《桃花扇》和吳敬樣的《儒林外史》中,也都對“十里秦淮”有過生動的描寫。

古老的秦淮河與流經(jīng)南京城北的長江相比,顯得十分渺小,但是它與南京城的誕生、發(fā)展,以及南京地區(qū)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有著極其密切的關(guān)系。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這里已有人類繁衍生息。迄今為止,沿河兩岸發(fā)現(xiàn)的原始村落遺跡多達五六十處。六朝和明初封建朝廷一直把它作為都城的一道天然屏障和皇宮所需的天然通道。東吳孫權(quán)定都建業(yè)(南京)后,曾在秦淮河兩岸作“柵塘”,既可御敵,又可防洪。從六朝時起,夫子廟一帶的秦淮河兩岸已是居民密集、市井相連的繁華之地,秦淮河充當了南京地區(qū)對外貿(mào)易的主要航道,河中舟船穿梭,一派繁榮。據(jù)說,舊時的秦淮河兩岸歌樓酒肆林立,河房水閣爭奇斗艷,游艇畫舫燈火通明,富豪貴族在這里過著尋歡作樂、紙醉金迷的生活,勞動人民,特別是廣大婦女卻是以淚洗面,飽嘗了人間的辛酸。那時南京的妓—女大多集中在秦淮河兩岸。清代戲劇家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描寫的不畏權(quán)貴的名妓李香君,她就居住在秦淮河南岸的文德橋畔。

南京夫子廟導游解說詞想查看更多相關(guān)信息,請上酷貓寫作范文網(wǎng)。

第5篇 南京夫子廟的導游詞

南京夫子廟,即南京孔廟、南京文廟,位于南京市秦淮區(qū)秦淮河北岸貢院街,下面是帶來的南京夫子廟導游詞,僅供大家參考。

南京夫子廟導游詞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光臨南京夫子廟。夫子廟地處城南秦淮河畔,地理位置優(yōu)越,交通十分方便,是南京人引以為自豪的歷史遺跡和旅游景點,是新興的文化、商業(yè)、游覽中心和廟市合一的繁華之地。

夫子廟,又叫孔廟、文廟,是祭祀我國著名的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地方??鬃釉诠糯蝗藗冏鸱Q為孔夫子,故其廟宇俗稱“夫子廟”。由于儒學的正統(tǒng)地位,它的創(chuàng)始人孔子備受封建社會歷朝歷代的統(tǒng)治者和士子們的尊崇,祀奉他的孔廟遍布全國各地,有的地方還不只一個。夫子廟作為封建士子崇拜的場所,大多與教育設施(如學宮、貢院等)布置在一起,即所謂的廟附于學,一般是在學宮的前面或一側(cè)。

歷史上,南京城區(qū)的夫子廟曾有三處,一處在今市政府大院內(nèi),另一處在朝天宮?,F(xiàn)在我們要參觀、游覽的,是第三處,也是最有名氣的一處。它是宋景佑元年(1034年)從朝天宮遷來的,初為建康府學,元為集慶路學,明初為國學,后為應天府學,清遷出府學,改為江寧、上元兩縣學。咸豐年間毀于兵火,同治年間(1869年)重建,抗戰(zhàn)中為日軍焚毀?,F(xiàn)存夫子廟為80年代初重建。它采用前廟后學,孔廟在前,學宮在后,后來設立的貢院被布置在學宮的左側(cè)。因此,南京夫子廟比較完整的格局包括三部分,即孔廟、學宮、貢院。以大成殿為中心的南北中軸線及兩側(cè)的主要建筑和以明遠樓為中心的江南貢院陳列館成為夫子廟地區(qū)最主要的旅游觀光點。

夫子廟地區(qū)由于悠久的歷史、方便的水上交通,使其在夫子廟出現(xiàn)之前,就已成為古代南京比較有名的“佳麗地”和名士聚居地,因此除了以上所述主要景點外,還有吳敬梓故居、古桃葉渡、萃苑、百年老店一條街、文德橋、王謝故居、烏衣巷、媚香樓等景點。

現(xiàn)在我們已站在夫子廟中軸線的起點部分—夫子廟廣場。環(huán)顧四周,南有泮池、照壁、木坊,東西兩側(cè)有聚星亭、魁光閣及商業(yè)區(qū),北有中軸線上主要建筑大成殿和分布于孔廟東西兩側(cè)的東、西二市,形成了夫子廟地區(qū)區(qū)別于其他城市孔廟的獨特氛圍,即歷史上形成的廟市合一的格局。

請看廣場前的這一條河,它叫秦淮河,是南京人民的母親河,全長110公里,孕育了早期的南京文明。流經(jīng)廣場的這一段是內(nèi)秦淮河的一部分,建廟時被改造為泮池,因曲阜孔廟泮水流過而得名。南岸的一堵紅墻,是建于明萬歷(1575年)年間的大照壁,長達110米,氣勢磅礴,為全國照壁之最。照壁起遮蔽和裝飾作用,是整個夫子廟建筑群的開始。泮池北岸石欄則為明正德(1514年)年間所建,是歷經(jīng)了滄桑變遷之后,成為夫子廟建筑群中唯一保存最好的古代建筑小品,抗戰(zhàn)前曾加以修整。游人至此,憑欄小憩,觀覽秦淮秀色,心曠神怡。

泮池西側(cè)的文德橋現(xiàn)為漢白玉橋。因儒家提倡文章道德而得名。因為橋向與子午線方向一致,所以每逢農(nóng)歷11月15日子時左右,皓月當空,憑欄俯視,在橋的兩邊分別可看到橋影將河中明月分成兩個半月,被稱為“文德分月”。吳敬梓在《儒林外史》一書中就有記述,如果您有機會的話,不妨在農(nóng)歷11月15日來文德橋邊看一看。

文德橋南烏衣巷口的一組徽派建筑群,為“王謝古居”。作為東晉豪族王謝兩大家族聚居區(qū),影響比較大,尤其是唐劉禹錫名作《烏衣巷》的詩句,使烏衣巷、王謝舊居變得非常有名,現(xiàn)為“南京六朝歷史文化陳列館。”大家有時間可以進去參觀參觀。

現(xiàn)在我們看石欄北側(cè)是新復建的天下文樞坊,表明此處為天下文化中心。三門四柱,頗為壯觀。在古代,它與后面的欞星門對應,用于帝王出巡朝圣祀孔,中間高門坊是皇帝幸臨的御道,左右供郡親王出入,一般的官員臣民不能通行,因而平時都用木柵欄封閉起來。

廟前廣場西側(cè)的聚星亭,六角飛檐、古樸大方,外表看雙重飛檐翹角,貌似兩層結(jié)構(gòu),其實只有一層,亭名取群星聚集、人才薈萃之意。再請看東邊,臨水而立的小院子是魁光閣,閣內(nèi)的魁星亭,三層六面,下臨秦淮,景致獨特。古有“奎主文章”之說。奎星即魁星,是文運興旺之兆,是科舉時考試奪魁的象征,因而魁星被歷代學子奉為神靈??忾w與聚星亭東西犄角相望,互為呼應,融為一體。

廟前廣場北面的石砌坊門,是孔廟第一道大門—欞星門,六柱三門,古樸優(yōu)美,中間橫楣刻有篆文“欞星門”。欞星是古代天文學中的“文星”,取名之由是要表示天下文人學士集學于此的意思。三門之間鑲嵌有牡丹圖案的磚刻浮雕,精雕細琢,美侖美奐。石柱頂端皆用云板,即華表之意,作為一種標志。此乃皇帝祭孔的儀門。

走過欞星門,我們就來到大成殿的大成門前。

大成門,又稱戟門,是夫子廟的正大門,兩旁為持敬門。封建時代只有官員可以由大成門出入,一般士子只能從旁門進出。進入門內(nèi),左右分別樹有四塊古碑:東邊有元至順二年(1331年)的《封至圣夫人碑》和(封四氏碑),西邊有公元1330年的殘碑《集慶孔子廟碑》和由市政府遷來的甫齊永明二年(484年)的《孔于問禮圖碑》。以《孔子問禮圖碑》為著。

院落甬道兩旁排列了孔子十二門生中的八位,即閔損、冉耕、冉求、端木賜、冉雍、宰予、言偃和仲由,均由漢白玉雕刻而成,狀甚虔誠,栩栩如生。

向前看,大成殿前的平臺為丹墀,俗稱露臺,高1.4米,東西寬21.8米,南北長“14.0米,四周圍以石欄,有云頭望柱24根,臺前兩角設有石燈籠。此露臺用作祭祀和歌舞。露臺中央的孔于雕像格外引入注目,青銅質(zhì)地,達4.18米,重乙37噸,做工精細,維妙維肖,體態(tài)豐盈,面部慈祥、深沉,眉宇間透露出偉大思想家特有的睿智,給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露臺兩旁原是兩廡,是供奉孔門七十二賢人牌位和存放祭祀、儀禮、佾舞用具的處所。現(xiàn)縮為小兩廡,改為碑廊,陳列有趙樸初、林散之、武中奇等著名書法家墨跡的碑石30余塊,供游人欣賞。

露臺盡頭即為巍峨莊嚴的夫子廟主殿—大成殿,高16.22米,寬27.3米,進深27.9米,是重槽歇山頂?shù)姆鹿沤ㄖ?。正面屋檐下海藍色豎匾,上書“大成殿”。孔子為“大成至圣先師”,“大成”當指孔子。“大成”一詞,源出《札記.學記》,是學習的最高境界。又見于《孟子.萬章》。“孔子,圣之時者也。孔子之謂集大成?!蔽菁锅|吻中有造型精美的“雙龍戲珠”立雕,這在國內(nèi)同類建筑中屬首創(chuàng)之作;屋面覆蓋青色小瓦所體現(xiàn)的輕秀之勢,與北方孔廟屋面采用黃色琉璃瓦的富麗恢宏之勢明顯不一樣,更顯隨和、入俗之意,這亦是南京夫子廟更接近俗文化的表現(xiàn)之一,亦或稱之為“入鄉(xiāng)隨俗”吧。整座建筑重檐飛翹,斗拱交錯,氣勢雄偉;殿堂七楹,殿廊環(huán)立26根仿木圓柱;前后花格長門16扇,內(nèi)殿藻井枋檁,素雅肅穆。殿中央陳列有高6.5米、寬3.5米的國內(nèi)最大的孔子畫像,畫像前二側(cè)還有12位門生中的另4位,即孟子,孔汲,曾參、顏回,前面還陳列有柷、琴、臥箜篌,編磬,編鐘、古箏、鼓等古代樂器。

四周墻壁懸掛了38幅反映孔子生平事跡的鑲嵌壁畫,稱為“孔子圣跡圖”,是由浙江樂清2oo匠師采用取自浙江、福建,內(nèi)蒙古、遼寧、青海、廣西、廣東等省(區(qū))的內(nèi)玉石,雞血凍、壽山石,翡翠綠、周村凍等石中名晶及黃金、珠寶、羅鈿等貴重的珠寶飾件,耗3年之功雕成,總投資580萬元人民幣。畫面采用中國古典全景式構(gòu)圖方式,輔以考證有據(jù)的細部描述,做工精細,色澤自然,富有立體感,給人以逼真神奇之感。每幅面高2.5米,寬1.3米,畫中有人物408位,造型面目自然、栩栩如生。38幅壁畫分別是圣跡之圖、題首前言、尼山致禱、麒麟玉書、二龍五老、鈞天降圣、俎豆學禮、職司委吏、命名榮貺、職司乘田、問禮老聃、在齊聞韶、晏嬰沮封、退修詩書、夾谷會齊、歸田謝過、誅少正卯;女樂文馬、因膰去魯??锶私鈬?。丑次同車之一,丑次同車之二、宋人伐木、楛矢貫隼、適衛(wèi)擊磬、學琴師襄、西河返駕、靈公問陳、子路問津、在陳絕糧、子西沮封、作歌丘陵,杏壇禮樂、跪受赤虹、西狩獲麟、夢奠兩楹、治任別歸、漢高祀魯。體現(xiàn)了孔子“萬世師表”的光輝典范形象,這恰如殿中對聯(lián)所寫“氣備四時興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萬世繼堯舜禹湯文武作之師“。真乃謂“德侔天地道貫古今,刪述六經(jīng)垂憲萬世”。

由大成殿東廡北門出,經(jīng)東市即進入學宮區(qū)。

東市和西市是由原來進出學宮的東、西甬道改成,用作秦淮河上往返船只經(jīng)銷商品的場所,現(xiàn)已成為夫子廟地區(qū)最具特色的工藝美術(shù)晶、文化用品銷售場所和文化活動場所。

學宮是封建時代培養(yǎng)人才的場所,有不同層次,如縣學、府學(路學、州學等)和國學,都與孔廟毗鄰,以示儒學立國,修身的正統(tǒng)地位。學宮包括明德堂、尊經(jīng)閣、敬一亭、崇圣祠和青云樓等單體建筑。走進學宮大門,就是古風盎然的明德堂,是士子們每月朔、望日朝圣(即孔子)之后,集中聽訓導師宣講圣教和上諭(倫理和政府法令)的場所,以培養(yǎng)學子們忠君愛國的思想。對于明德堂的名稱,可能有的游客要問,各地夫子廟建筑群中只有“明倫堂”,何以南京夫子廟例外,叫作“明德堂”?確實,南京夫子廟內(nèi),明德堂原來也稱“明倫堂”,只是當年元軍即將攻克南京之時,身陷囹圄的民族英雄南宋宰相文天祥,為了表明他寧死不屈的決心,親自手書,改“明倫堂”為“明德堂”以明效忠國家、報效民眾之志氣,故保留至今。明德堂后的尊經(jīng)閣,始建于明朝中期,高三層,18.7米,重檐丁字脊歇山頂,氣象非凡,是當年存放儒家典籍、教諭講課的講堂,現(xiàn)為民俗風情陳列館。與尊經(jīng)閣并排而立的是崇圣祠和青云樓,尊經(jīng)書院分置尊經(jīng)閣后兩邊。崇圣祠祀孔子父母,現(xiàn)為梨園;青云樓清時改為圖書館;尊經(jīng)書院為講課之所,相當于現(xiàn)在的教室。尊經(jīng)閣后小高地,叫衛(wèi)山,建有敬一亭,天下文廟皆有敬一亭始于明嘉靖時,亭內(nèi)立皇帝御題的“敬一箴”,作為生員士子的座右銘。所謂“敬一”就是對孔學的敬業(yè)之意。

游完學宮,向東過貢院西街走數(shù)十米,就是江南貢院。利用這一段時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夫子廟的其他情況。夫子廟地區(qū)除了夫子廟自身建筑之外,還有更為引人注目的民風民俗、特色市場和風味小吃。

其一,南京人向有過燈節(jié)的習俗,六朝時期佛興燈旺,作為帝王之都的南京,每至元宵節(jié),燈火滿市井,為全國之冠。明朝時放燈時間延長,正月初八為上燈節(jié)。十八日為落燈節(jié),是我國歷史上為時最長的燈節(jié),那時南京人幾乎“家家走橋,人人看燈”,由此,延至清代以及近代,南京燈節(jié)都極為隆重,以夫子廟地區(qū)為最盛。建國以后,夫子廟燈會在政府的支持和組織下,每年的正月,夫子廟的大街小巷、店堂鋪面、河房屋頂都掛滿了各式各樣的彩燈,前來觀賞的人群絡繹不絕,熙熙攘攘,煞是壯觀,其規(guī)模之大、延續(xù)時間之長、燈彩式樣之多,在全國同類燈會中均名列前茅。

其二,夫子廟除了它的文化特色外,其商業(yè)文化也比較發(fā)達,首先是夫子廟建筑群兩側(cè)的東、西二市就以其豐富的工藝美術(shù)晶、古玩、字畫及其他文化用品交易而顯示出文化的商業(yè)性價值,其次在夫子廟還有小商品市場、花鳥蟲魚市場和古玩、珍藏品交易市場,體現(xiàn)了南京人的一種閑適心態(tài)和文化品位。夫子廟已成為現(xiàn)代商品云集的商業(yè)中心區(qū)之一。

其三,夫子廟還是南京四時茶食的發(fā)源地,隨著各種節(jié)令的更替和食俗的形成,夫子廟秦淮小吃因時更新,各種茶食店鋪,攤販小吃,應有盡有,成為我國東南地區(qū)歷史最久、最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旅游區(qū)。從泮池文德橋至文源橋方圓百米左右的市面,風味飲食店就有數(shù)十家之多??芍^咸甜葷素風味迥異;東西南北各有千秋。最著名的店面有百年老店永和園、六鳳居、老正興、奇芳閣、蔣有記等,風味名點和小吃有數(shù)百種,極大地強化了夫子廟的區(qū)域性特征。

好,我們已到了始建于1168年的江南貢院遺址。江南貢院是專門用來考試的場所,起初規(guī)模并不大,只供府、縣學考試之用。明初鄉(xiāng)試、會試集中在此舉行。后貢院規(guī)模擴大,待到清朝,正式定名為江南貢院,已經(jīng)是規(guī)??涨埃纬蓶|起姚家巷,西至學宮、孔廟,南臨秦淮河,北抵建康路的方形整體,其號舍達兩萬多個,在當時全國貢院中首屈一指。民國之后,貢院冷落,只有明遠樓等,作為歷史文物被保留下來。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明遠樓,上下三層,四四方方,飛檐出甍,面面皆窗,它本是貢院舉行考試期間用來警戒和發(fā)號施令之所。如今樓下拱門內(nèi)保留的明、清和民國年間的石碑,詳盡廄載了江南貢院的盛衰歷史。為有效地保存封建時代科舉考場的情景,80年代中期,有關(guān)部門在此建立了“江南貢院陳列館”,復建了以“千字文”命名的部分號舍,陳列了神態(tài)各異的應試學子的塑像,供人們參觀。同時,游人們還可以親自體會一下“金榜題名”的古趣。各位朋友,您不想試一試?

游罷夫子廟的主要觀光點,我們大概可以把夫子廟的特點歸納為以下兩點。

第一,夫子廟是一個廟市合一的活動場所,這是其最大特色,而其他城市的孔廟建筑及其文化氛圍通常與商業(yè)文明、市井文化相隔離。在夫子廟,一方面是圍墻內(nèi)嚴謹?shù)奈幕諊?另一方面是圍墻外、秦淮河兩岸充滿活力的商業(yè)文明,如工藝美術(shù)品、小商品、花鳥及現(xiàn)代商場、批銷中心,以及業(yè)經(jīng)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俗文化,如傳統(tǒng)的民風民俗—秦淮燈彩、秦淮風味小吃、云錦工藝、南京白局等,一應俱全,充分體現(xiàn)了夫子廟的繁華和與眾不同。學宮、孔廟與市場(東西市等)、俗文化(秦淮民風民俗等)和諧相處,高雅的儒學文化與通俗的市井文化、商業(yè)文化相互兼容、共同發(fā)展,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秦淮文化。

第二,夫子廟建筑布局中有許多中國之最。如象征南京母親河—秦淮河的長達110米的高大照壁,是全國最大的;泮池是以天然河道秦淮河的一段改作的,是所有孔廟中獨一無二的。由此可知,秦淮河在夫子廟的歷史演變過程中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南京夫子廟學宮明德堂的名稱在全國也是少有的;大成殿“三寶”—孔子畫像、雕像和孔子生平事跡壁畫,堪稱全國之最。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南京夫子廟的與眾不同,地方政府和國家旅游局自80年代以來,開發(fā)并形成了以夫子廟為中心的秦淮風光帶。在東起東水關(guān)、西迄西水關(guān)的十里秦淮,發(fā)掘出那些被歷史湮沒的秦淮勝跡,如瞻園、白鷺州、中華門城堡以及桃葉渡至鎮(zhèn)淮橋一帶的秦淮水上游和沿河景觀,即所謂的“四點一線”,形成了集山水、園林、市街、河房河廳和民風民俗于一體的綜合旅游區(qū)?,F(xiàn)已布局井然,初具規(guī)模,景致獨特,美不勝收,成為全國旅游景區(qū)四十佳之一?;诖?,有關(guān)部門還開辟了“夜泊秦淮”水上游旅游線路和陸上游一條線,成為繼“湖南路燈光夜市”后又一顆照亮南京一片天空的“夜明珠”,使得夜晚的南京城更顯魅力。

各位朋友,夫子廟的游覽就到此結(jié)束了,感謝大家的支持和合作!

第6篇 介紹南京夫子廟導游詞

夫子廟建筑群主要由孔廟、學宮、江南貢院薈萃而成,是秦淮風光的精華。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介紹南京夫子廟導游詞,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介紹南京夫子廟導游詞

南京夫子廟,常簡稱夫子廟,是一座位于南京市秦淮河北岸貢院街的孔廟?!胺蜃印笔强鬃拥茏訉鬃拥淖鸱Q。目前以夫子廟為中心、廟市街景合一的秦淮風光景區(qū)是集文化、旅游、購物、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文化活動中心。附近有夫子廟小學。

夫子廟景區(qū)的古建筑群由孔廟、學宮、江南貢院等組成,六朝至明清時,世家大族多聚于夫子廟一帶,素有“六朝金粉地”之稱,為江南文化樞紐之地,是秦淮風光的核心地帶。夫子廟街市是中國著名的傳統(tǒng)古街市。每年的春節(jié)至元宵節(jié)期間在夫子廟舉行的金陵燈會是南京春節(jié)最重要的活動之一。

夫子廟始建于宋景佑元年(1034年),由東晉學宮舊址擴建而成,稱文宣王廟。南宋建炎時為兵火所毀,紹興年間重建,為建康府學,同時建科舉考場凱南貢院;元朝為集慶路學,明初為國子監(jiān),后為應天府學;清朝成為江寧、上元兩縣縣學,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之后,于1937年遭侵華日軍焚燒而嚴重損毀。

1984年,市、區(qū)人民政府為保護古都文化遺產(chǎn),經(jīng)有關(guān)專家科學論證和規(guī)劃,幾度撥專款,歷數(shù)年的精心維修和復建。如今的夫子廟已煥然一新,再展輝煌。被譽為秦淮名勝而成為古城南京的特色景觀區(qū),也是蜚聲中外的旅游勝地。1991年被國家評為“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之一。

夫子廟前以秦淮河為泮池,北岸由整石雕琢成的石欄建于明正德九年(1514年),是南京夫子廟保留最完好的古代建筑;南岸石磚墻為照壁,建于明萬歷三年(1575年),長110米,高10米;北岸廟前有聚星亭、思樂亭;中軸線上有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明德堂、尊經(jīng)閣;廟東有魁星閣。

第7篇 秦淮河夫子廟導游詞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我是今天的導游xxx,我們們來到秦淮河畔夫子廟游覽,一起去看看吧。

秦淮河古名淮水,又叫龍藏浦,相傳是秦始皇開鑿,又稱秦淮河。秦淮河是南京人民的母親河,起源于溧水的東廬山和句容的寶華山。秦淮河在南京城東分成兩支,一支從通濟門外的東水關(guān)入城,經(jīng)夫子廟,到水西門外的西水關(guān)出城,稱為內(nèi)秦淮河,全長約10里,其沿河兩岸,從六朝起便是望族聚居之地,商賈云集,文人薈萃,儒學鼎盛,素有“六朝金粉地,十里秦淮河”之譽。另一支從城外流過,成為南京城東、城南、城西的護城河。兩支在城西匯合,注入長江。南京夫子廟通常是指位于南京城南秦淮風光帶中心位置的集觀光、購物、休閑、餐飲于一體的仿古建筑的商業(yè)區(qū)。南京夫子廟是一座仿明清時期的古建筑群,具有典型的徽派建筑風格,整體布局集“廟、市、景”合一,將儒家文化、科舉文化、民俗文化、飲食文化、建筑文化等完美的結(jié)合在一起。夫子廟,又叫孔廟、文廟,是祭祀和供奉孔子的廟宇。南京夫子廟始建于宋景佑元年(1034年),現(xiàn)夫子廟是1986年重建,依然保留前廟后學的布局?,F(xiàn)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

【廟前廣場】

1、大照壁的體量及作用

2、泮池的由來及作用

3、文德橋及“文德分月”奇景

4、聚星亭、天下文樞坊、魁星閣及欞星門簡介

現(xiàn)在我們就來到夫子廟前的廣場,這是夫子廟的中心地區(qū)。 照壁是秦淮河南岸的一段朱紅色石磚墻,照壁起遮蔽和裝飾作用,是整個夫子廟建筑群的開始。它建于明萬歷三年(1575年),長110米高,10米,為全國照壁之冠。

照壁的北面就是泮池,意思是“泮宮之池”。泮池是文廟前的規(guī)制。南京夫子廟前的泮池與眾不同,它是利用內(nèi)秦淮河天然河道而形成,半月形,南部呈半圓。

文德橋在泮池西側(cè),因儒家提倡文章道德而得名。據(jù)考證,由于橋向與子午線方向一致,所以每逢農(nóng)歷11月15日,在橋的兩邊分別可以看到橋影將水中明月分為兩個半月,這一景觀被稱為“文德分月”。

西側(cè)的這座六角重檐亭子叫“聚星亭”,取“群星畢集,人才薈萃”之意,初建于明萬歷十四年(1586年),曾幾經(jīng)興廢。這座四柱三門的大牌坊為天下文樞坊??鬃幽颂煜挛恼碌赖轮袠幸?,故得此名,這是進入孔廟的標志。東側(cè)這座臨街傍水的樓閣式建筑,叫做奎星閣,始建于清乾隆年間,曾兩次被毀,1985年重建。這座門叫欞星門,“欞星”是古代天文學中的“文星”,在此表示天下文人學士集學于此。門是石結(jié)構(gòu)的,六柱三門,欞星門東西兩側(cè)便是東市、西市。

【大成門、露臺】

1、大成門的涵義

2、甬道及孔子門生塑像。

3、露臺的規(guī)模、用途及陳設

4、孔子青銅像

走過欞星門,便是孔廟的正門大成門,也叫戟門。因孔子被追封為“大成至圣先師”,故而得名。甬道兩側(cè)立著每尊高1.8米的八座孔子門生的漢白玉雕像,為孔門十二哲中最有名的八位:閔損、冉耕、冉求、端木賜、冉雍、宰予、言偃和仲由。

大成殿前有一露臺,也叫丹墀,是祭祀和歌舞的地方。露臺高1.4米,東西寬21.8米,南北長14米,四周有云頭望柱24根,臺前兩側(cè)設有兩只石燈籠。丹墀上有尊孔子青銅雕像,像高4.18米,重2.37噸,為全國最大的一座孔子青銅像。露臺兩旁的碑廊陳列有趙樸初、林散之、武中奇等30位著名書法家的墨跡,共有30余塊碑石。

【大成殿】

1、大成殿的規(guī)模及建筑特色

2、大成殿的用途及內(nèi)部陳設

3、仿吳道子孔子像、孔子圣跡圖等

現(xiàn)在請各位游客隨我進入孔廟主殿——大成殿。它高16.22米,闊28.1米,深21.7米,殿堂七開間,四周殿廊上環(huán)立著26根仿木圓柱。這是一座氣勢巍峨、重檐歇山頂?shù)姆鹿沤ㄖ?。正面屋檐下海藍色豎匾上有“大成殿”三字,比喻孔子集大成之意;屋脊鴟吻是造型精美的“雙龍戲珠”立雕,這在同類建筑中屬首創(chuàng)之作;屋面覆蓋青色小瓦所體現(xiàn)的清秀之勢,與北方孔廟屋面采用黃色琉璃瓦的富麗恢宏之勢明顯不一樣,更顯隨和、入俗之意。

大成殿內(nèi)供奉著孔子的畫像,高6.5米,寬3.15米,是國內(nèi)最大的孔子畫像,為畫家王宏喜按照唐吳道子的孔子畫像用一年的時間畫成。兩旁是顏回、曾參、孟軻、孔汲四亞圣的漢白玉塑像;東西兩側(cè)擺放有古代慶典時演奏的樂器,有築、琴、臥箜篌、編磬、編鐘、古箏、鼓等。大成殿的四周墻壁上還懸掛著38幅反映孔子生平事跡的鑲嵌壁畫,稱“孔子圣跡圖”;是浙江樂清200多名匠師采用玉石、翡翠、黃金、珠寶等貴重材料,耗時三年雕成。總價值580萬人民幣。表現(xiàn)了孔子“萬世師表”的光輝典范。

【碑刻】

1、玉兔泉點到即可

2、五塊古碑的名稱

現(xiàn)在大家看到的這口古井叫“玉兔泉”,玉兔泉旁邊這塊碑叫《籌措朝考盤費碑》。記載了李鴻章、左宗棠等人捐白銀作為附屬七縣考生赴京會試公車經(jīng)費的經(jīng)過。這四塊石碑,第一塊是《孔子問禮圖碑》,記載了春秋末年孔子從家鄉(xiāng)曲阜去周王城洛陽考察典章制度的經(jīng)歷。第二塊碑是《集慶孔廟碑》,第三塊碑是《封至圣夫人碑》,碑上刻有文宗加封孔子妻為至圣夫人的詔書。第四塊碑是《封四氏碑》,講的是文宗皇帝加封顏回、曾參、孔伋、孟軻為四亞圣之事。

【學宮大門】

大門內(nèi)外所懸匾額的名稱及書者

學宮位于大成殿后方,門楣上方題有“大明國子學”,門內(nèi)匾額上題有“東南第一學”,是由乾隆年間的狀元秦大士題寫的。

【明德堂】

1、明德堂的名稱由來及用途

2、仰圣亭和習禮亭的名稱

明德堂是學宮的正堂,也是夫子廟地區(qū)唯一未被破壞的古建筑。當年,這是學子們集會的地方,每月朔、望日朝圣(即孔子)之后,學子們集中在此聽訓導師宣講圣教和上諭(倫理和政府法令),以培養(yǎng)學子們忠君愛國的思想。可能有的朋友要問;各地孔廟中只有“明倫堂”,為何南京夫子廟例外,叫作“明德堂”?原來當年南宋宰相文天祥北上抗金,路過南京時,剛好明德堂復建完工。人們請文天祥題字,文天祥親自手書,改“明倫堂”為“明德堂”,以明效忠國家、報效民眾之志氣,故沿用至今?,F(xiàn)在這塊匾額是后人模仿文天祥手跡寫成。明德堂現(xiàn)被辟為雅樂宮,演奏古典宮廷雅樂,再現(xiàn)古代雅樂風情。

庭院西邊為仰圣亭,內(nèi)鑄有青銅“圣音鼓”;東邊為習禮亭,內(nèi)鑄有青銅“禮運鐘”。鼓名和鐘名均為孔子第七十七代嫡孫女孔德懋題寫。

【尊經(jīng)閣及其周邊】

1、建筑特點及用途

2、“尊經(jīng)閣”匾額的書寫者

3、尊經(jīng)閣周圍建筑的名稱

“尊經(jīng)閣”是一座重檐丁字脊歇山頂三層古建筑,始建于明朝中期,古時候為教諭講課的講堂,樓上藏有《十三經(jīng)》、《廿一史》等。尊經(jīng)閣現(xiàn)為民俗風情陳列館,展出有彩燈、云錦、刻經(jīng)、金箔等。匾額由我國當代書壇女杰蕭嫻題寫。

與尊經(jīng)閣并排而立的是崇圣祠和青云樓。崇圣祠祀孔子父母,現(xiàn)為梨園。青云樓清時改為圖書館。尊經(jīng)閣后小高地,叫衛(wèi)山,建有敬一亭,亭內(nèi)立皇帝御題的“敬一箴”,作為生員士子的座右銘。所謂“敬一”就是對孔學的敬業(yè)之意。

【其他】

金陵燈會、徽派建筑特色、夫子廟特色小吃、秦淮八艷、秦淮畫舫、名人舊居等

每年農(nóng)歷正月初一至十八,夫子廟都會舉行“金陵燈會”,熱鬧非常。這一帶的徽派民居建筑也很有特點,“粉墻黛瓦,高低錯落”,“青磚小瓦馬頭墻,回廊掛落花格窗”。夫子廟美食街有以“秦淮八絕”為代表的各種特色小吃。泮池北岸的背景墻上有大型浮雕《秦淮流韻》,其中的“秦淮八艷”是明末清初的卞玉京、顧橫波、寇白門、馬湘蘭、柳如是、董小宛、陳圓圓、李香君。有興趣的游客還可乘坐秦淮畫舫,泛舟河上,欣賞美景,回顧歷史。夫子廟周圍還有吳敬梓故居、王謝故居、烏衣巷、李香君故居等景點,大家可以自由參觀。

第8篇 xxxx年江蘇省導游現(xiàn)場考試景點講解:夫子廟導游詞

各位游客。在昨天的游程中,我為大家安排游覽了中山陵、明孝陵、靈谷寺,總統(tǒng)府舊址等名勝古跡。今天,我將帶大家到秦淮河、夫子廟去游覽。秦淮河旅游區(qū),位于南京老城區(qū)城南,從市區(qū)出發(fā),坐汽車約需20分鐘才能到達。它是一個以夫子廟為中心,集游覽、購物、品嘗風味于一體,展示古城風貌和民族風情的旅游地。

秦淮河的由來和歷史變遷

秦淮河,是一條曾對古城南京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起過重要作用的河流。相傳秦淮河是秦始皇下令開鑿的一條人工運河。秦始皇東巡會稽,經(jīng)過南京時,為方便船只行駛,曾下令開鑿方山,使淮水與長江溝通,因而這段河道得名“秦淮河”。但據(jù)地質(zhì)考察證明,秦淮河是一條歷史悠久的天然河流,當時這條古老的河流確是曾從方山經(jīng)過,但由于地理變遷,河流改道,逐漸形成了現(xiàn)在的河道。歷史上的秦淮河,河道寬綽。自五代吳王楊行密在長干橋一帶筑石頭城以后,河道開始變窄,并被分隔成內(nèi)、外“秦淮”。內(nèi)秦淮河由東水關(guān)人城,經(jīng)夫子廟,再由水西門南的西水關(guān)出城與外秦淮河匯合。河流全長10公里,這就是古往今來令無數(shù)文人墨客為之贊美傾倒、尋跡訪蹤的“十里秦淮”了。唐朝大詩人李白、劉禹錫、杜牧等都曾為她寫下詩篇,孔尚任的《桃花扇》和吳敬樣的《儒林外史》中,也都對“十里秦淮”有過生動的描寫。

古老的秦淮河與流經(jīng)南京城北的長江相比,顯得十分渺小,但是它與南京城的誕生、發(fā)展,以及南京地區(qū)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有著極其密切的關(guān)系。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這里已有人類繁衍生息。迄今為止,沿河兩岸發(fā)現(xiàn)的原始村落遺跡多達五六十處。六朝和明初封建朝廷一直把它作為都城的一道天然屏障和皇宮所需的天然通道。東吳孫權(quán)定都建業(yè)(南京)后,曾在秦淮河兩岸作“柵塘”,既可御敵,又可防洪。從六朝時起,夫子廟一帶的秦淮河兩岸已是居民密集、市井相連的繁華之地,秦淮河充當了南京地區(qū)對外貿(mào)易的主要航道,河中舟船穿梭,一派繁榮。據(jù)說,舊時的秦淮河兩岸歌樓酒肆林立,河房水閣爭奇斗艷,游艇畫防燈火通明,富豪貴族在這里過著尋歡作樂、紙醉金迷的生活,勞動人民,特別是廣大婦女卻是以淚洗面,飽嘗了人間的辛酸。那時南京的妓女大多集中在秦淮河兩岸。清代戲劇家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描寫的不畏權(quán)貴的名妓李香君,她就居住在秦淮河南岸的文德橋畔。

美麗的秦淮河曾流淌過蠻荒時代的寂寞,六朝以來的繁華和奢靡,舊社會的污垢和勞動人民的血淚,甚至還溶有南京大屠殺的血腥。然而,今天的秦淮河,經(jīng)過了歷史的沉淀和人民的改造,已散發(fā)著健康文明的馨香,展現(xiàn)了清澈動人的風姿。它是南京歷史的見證,難怪人們慣于把“秦淮”當作南京的代名詞。

秦淮畫舫—伴池—夫子廟照壁—廟前廣場—欞星門

各位游客: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秦淮河畔,河中的畫防都是仿照明代建筑風格制造的,船頭掛有大紅彩球和紅燈籠。每當元宵節(jié)南京人習慣來這里游玩賞燈。這種風氣在明代就已盛行,據(jù)說明朝建都后,朱元津微服巡察京城。當他來到秦淮河畔,看到兩岸綠樹成蔭,河水清澈,亭臺樓閣,風景宜人,隨口說了句:“惜河中缺游船。”皇帝開了金口,左右就連夜差人趕造畫舫,以博取皇帝歡心。從此,秦淮畫訪成了這里的一大特色。尤其到了中秋佳節(jié)時分,更是河上水燈萬盞齊放,兩岸龍燈飛舞,歌聲、鼓聲、歡聲、笑聲,連綿不絕,通宵達旦,真可謂“秦淮燈火甲天下”。難怪南京有“家家走橋,人人看燈”的民諺。

我們眼前的這段秦淮河,自宋以后就成了夫子廟(孔廟)成泮池,又稱月牙他。古時候皇帝講學的學宮叫辟雍,諸侯講學成學宮叫泮宮,夫子廟的學宮相當于諸侯講學的地方,所以這池稱“泮池”。泮池上一般建有三座石橋,按等級而論,縣官、學官走中間一座,秀才走兩邊的橋。相傳古時候有位秀才誤上中橋,有犯上作亂之罪,進退兩難,只好自己跳進了泮池。

再請各位看河對岸的一段朱紅色石磚墻,這就是夫子廟的照壁。照壁建于明萬歷三年(歷澤年),長達110米,為全們照壁之冠。各位游客:這座夫子廟始建于東晉成帝咸康三年(337年),當時成帝采納了王導的建議:“治國以培育人才為重”,決定立大學于秦淮河畔。原來只建有學宮,孔廟是宋仁宗景拍元年(1034年)在學富基礎上擴建而成的。所以夫子廟是一個由文教中心演變而成的繁華鬧市,它包括夫子廟、學宮和貢院三大主要建筑群,其范圍南臨秦淮河北岸,北抵建康路東端,東起姚家巷,西止四福巷,規(guī)模龐大。夫子廟雖屢遭破壞,但各代都加以興修擴建,到清末民初,其樓閣、殿宇的結(jié)構(gòu)和布局堪稱東南之冠?,F(xiàn)在的夫子廟建筑,~部分是清代末年重建的,一部分是近幾年重建的。請大家回頭看,這座樓閣式建筑,叫做奎星閣,它初建于清乾隆年間。這座臨街傍水的建筑曾兩次被毀,1985年重建。

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清代開辟的廟前廣場,廣場東西兩端豎有兩塊碑,高有一丈許,上面刻有滿漢兩種文字“文武大臣至此下馬”,表示對圣人孔子的崇敬。左側(cè)的這座六角重檐亭子叫“聚星亭”,“聚星”取群星集中,人才薈萃之意。建于明萬歷十四年(1586年),也曾幾經(jīng)興廢,到清同治八年(1869年)才由江寧鄉(xiāng)賢朱芙峰等人籌資重建。這是一座在日軍炮火中惟一幸存的清代建筑,可惜在1968年被當作“四舊”拆除,1983年又得以重建,恢復了原來的風貌。廣場正中的這座牌坊,叫“天下文樞坊”。請大家繼續(xù)隨我往前走。這座門叫欞星門,這是孔廟的廟門。據(jù)傳榻星是天上主管教化的星宿,他得人方便高興。門是石結(jié)構(gòu)的,六柱三門,建于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后來被毀,又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不過,現(xiàn)在所見到的極星門是1983年再次重建的。極星門東西兩側(cè)便是東市、西市。

大成門—大成殿—學宮

各位游客:走過欞星門,便是孔廟的正門,叫大成門,也叫戟門。門內(nèi)側(cè)有石碑四塊。第一塊是《孔子問禮圖碑》,刻于南朝齊永明二年(484年)。記載了春秋末年奴隸制衰亡之際,孔子出于對周王朝禮樂制度的崇拜,抱著興國安邦、濟世訪賢的愿望,于魯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18年),從家鄉(xiāng)曲阜去周王城洛陽考察典章制度,尋求鞏固魯國奴隸主政權(quán)辦法的經(jīng)歷。碑的上半部有“孔子問禮圖,吳敬恒題”的題字。圖中是二人駕車,一組身穿古裝人物在城門前歡迎的場面,還有“永明二年,孔子在魯人周門禮周流”的字樣。這塊碑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圖文仍清晰可辨,是難得的珍貴文物。第二塊碑是《集慶孔廟碑》,碑文是元朝至大二年(1309年)重建孔廟時由盧摯撰寫的,到元至順元年(1330年),由純齋王公書寫刻石。第三塊碑是《封四氏碑》,講的是元至順二年,文宗皇帝詔示:加封顏回、曾參(孔子的兩個弟子)、孔極(孔子的孫子)、孟軻(孔子的再傳弟子)為四亞圣之事。第四塊碑是《封至圣夫人碑》,講的是元至順二年(1331年),文宗皇帝頒旨加封孔子之妻為至圣夫人之事。廟院兩側(cè)是碑廊(原來是供奉孔門七十二賢人牌位的地方),廊內(nèi)陳列了當代書法名家的碑刻30塊。

現(xiàn)在,請大家隨我從中間的石雨道走。在進大成殿前,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殿前的這個露天臺子,這是祭祀和歌舞的地方。古時每年二月、八月的第一個丁日和孔子誕辰這一天(農(nóng)歷八月二十七日),地方官吏都要在孔廟舉行盛大的祭掃活動。祭祀采用的是酉周奴隸主祭天地鬼神的禮儀,在大成殿前擺上仿青銅器做的祭器,上供牛2頭、豬16頭、羊16頭,以及大量布帛菽粟、干鮮果品、香紙蠟燭等。主祭人要穿特制的古裝祭服,宣讀祭文,向孔子及“四配”(孔子高徒)、“十二哲”(孔家子弟)牌位行三拜九叩禮,還配有樂隊和舞隊表演,以歌頌孔子,所以大成殿前要設舞臺。

現(xiàn)在請各位游客隨我進人孔廟主殿——大成殿。這是一座氣勢巍峨,重檐廡殿頂,屋脊中央有雙龍戲珠立雕的建筑。這種規(guī)格的建筑在全國也是屈指可數(shù)的。“大成”意思是孔子集古圣先賢思想之大成。大成殿內(nèi)原先正中供奉的是孔子和他的四位高徒,兩旁是孔家子弟塑像十二尊?,F(xiàn)在的大成殿已被辟為“南京鄉(xiāng)土文化博物館”。

請大家再往前走,這里便是夫子廟的學宮。門楣上方原來有“學宮”匾額,門外柏木牌坊,牌坊上題有“東南第一學”。牌坊的北面是四周圍有木欄的花圃,左右有四書齋,是學子自修讀書的地方。這四齋名稱分別是“志道”、“據(jù)德”、“依仁”、“游藝”。后面是明德堂,這座建筑建于南宋紹興九年(1139 年),堂名為文天祥所書。明德堂是學子集會的地方,每月朔望(農(nóng)歷初一和十五)朝圣后,學子在此集會,訓導師宣講圣教和上諭。東墻有“臥碑”,就是訓教的法規(guī)。左右橫梁上懸掛著江寧府所屬六縣舉貢員生題額。我們眼前的這座建筑是梨香閣,原來是祭祀孔子父母的崇圣祠,現(xiàn)改為游樂場了。東面那座建筑是青云樓,它建于明萬歷十四年(1586年),是供把歷代督學使的祠堂,初建時為三層樓,因為臨近貢院,為防止有人從樓上偷看貢院,清代時改建成二層樓,上層用作藏書,下層是閱覽室。清末廢除科舉后,改為小學,民國初年改為江寧縣教育會,抗戰(zhàn)時被用作開茶館、歌場,戰(zhàn)后曾先后作為民眾教育館和南京市通志館。這也是舊學宮保留下來的為數(shù)不多的建筑之一。各位游客:參觀完學宮建筑后,我們再去參觀一下夫子廟的另一座古建筑群——貢院。

貢院街—貢院—明遠樓

現(xiàn)在我們所站的地方便是貢院街,那條與貢院街相交的南北向街道就是貢院西街,貢院街北面就是古代時南京規(guī)模龐大的考試場——貢院。貢院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是縣府考試場所。明太祖朱元津定都南京后,這里成了鄉(xiāng)試、會試場所。明永一樂十九年(1421年)遷都北京,但南京仍作為陪都,加上江南又是人文基本之地,考試仍在這里按期舉行。明成祖繼續(xù)派人建造江南貢院,明清兩代對貢院不斷擴建,到清光緒時,貢院規(guī)模之大,已成為當時23個行省的貢院之最。對此,我只要告訴大家一個數(shù)字,你就可想而知了——到清代同治年間,已建供考試用的“號舍”有20644間,且還不包括司考官員、職司人員的辦公住宿用房。可惜現(xiàn)存貢院建筑已屈指可數(shù),明遠樓就是保存下來的貢院建筑之一,而其他大部分已被辟為市場。

現(xiàn)在,我們所見的這座三層建筑,就是明遠樓了。樓呈四方形,四面設窗,地處貢院中心,在此可以監(jiān)視考生和貢院內(nèi)執(zhí)役人員。“明遠”的意思就是 “慎終追遠、明德歸原”,封建王朝教育士子以“孝梯忠義”為立身之本??忌纪旰?,“金榜”就張貼在前面的貢院街。清末廢除科舉后,貢院也隨之失去了原來的作用。1919年除留下明遠樓和一部分號舍建筑用以陳列歷史文物外,其余一并拆除,辟為市場。明遠樓下的《金陵貢院遺跡碑》詳細地記載了這一史實。

各位游客:關(guān)于夫子廟我就介紹到這里。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去逛一下夫子廟的東市、西市,同時也可選購一些喜愛的工藝品和旅游紀念品,還可以去西街一帶品嘗夫子廟的風味小吃,夫子廟可謂是全國聞名的小吃薈萃之地。

第9篇 南京秦淮河·夫子廟導游詞

各位游客。在昨天的游程中,我為大家安排游覽了中山陵、明孝陵、靈谷寺,總統(tǒng)府舊址等名勝古跡。今天,我將帶大家到秦淮河、夫子廟去游覽。秦淮河旅游區(qū),位于南京老城區(qū)城南,從市區(qū)出發(fā),坐汽車約需20分鐘才能到達。它是一個以夫子廟為中心,集游覽、購物、品嘗風味于一體,展示古城風貌和民族風情的旅游地。

秦淮河的由來和歷史變遷

秦淮河,是一條曾對古城南京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起過重要作用的河流。相傳秦淮河是秦始皇下令開鑿的一條人工運河。秦始皇東巡會稽,經(jīng)過南京時,為方便船只行駛,曾下令開鑿方山,使淮水與長江溝通,因而這段河道得名“秦淮河”。但據(jù)地質(zhì)考察證明,秦淮河是一條歷史悠久的天然河流,當時這條古老的河流確是曾從方山經(jīng)過,但由于地理變遷,河流改道,逐漸形成了現(xiàn)在的河道。歷史上的秦淮河,河道寬綽。自五代吳王楊行密在長干橋一帶筑石頭城以后,河道開始變窄,并被分隔成內(nèi)、外“秦淮”。內(nèi)秦淮河由東水關(guān)人城,經(jīng)夫子廟,再由水西門南的西水關(guān)出城與外秦淮河匯合。河流全長10公里,這就是古往今來令無數(shù)文人墨客為之贊美傾倒、尋跡訪蹤的“十里秦淮”了。唐朝大詩人李白、劉禹錫、杜牧等都曾為她寫下詩篇,孔尚任的《桃花扇》和吳敬樣的《儒林外史》中,也都對“十里秦淮”有過生動的描寫。

古老的秦淮河與流經(jīng)南京城北的長江相比,顯得十分渺小,但是它與南京城的誕生、發(fā)展,以及南京地區(qū)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有著極其密切的關(guān)系。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這里已有人類繁衍生息。迄今為止,沿河兩岸發(fā)現(xiàn)的原始村落遺跡多達五六十處。六朝和明初封建朝廷一直把它作為都城的一道天然屏障和皇宮所需的天然通道。東吳孫權(quán)定都建業(yè)(南京)后,曾在秦淮河兩岸作“柵塘”,既可御敵,又可防洪。從六朝時起,夫子廟一帶的秦淮河兩岸已是居民密集、市井相連的繁華之地,秦淮河充當了南京地區(qū)對外貿(mào)易的主要航道,河中舟船穿梭,一派繁榮。據(jù)說,舊時的秦淮河兩岸歌樓酒肆林立,河房水閣爭奇斗艷,游艇畫防燈火通明,富豪貴族在這里過著尋歡作樂、紙醉金迷的生活,勞動人民,特別是廣大婦女卻是以淚洗面,飽嘗了人間的辛酸。那時南京的妓女大多集中在秦淮河兩岸。清代戲劇家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描寫的不畏權(quán)貴的名妓李香君,她就居住在秦淮河南岸的文德橋畔。

美麗的秦淮河曾流淌過蠻荒時代的寂寞,六朝以來的繁華和奢靡,舊社會的污垢和勞動人民的血淚,甚至還溶有南京大屠殺的血腥。然而,今天的秦淮河,經(jīng)過了歷史的沉淀和人民的改造,已散發(fā)著健康文明的馨香,展現(xiàn)了清澈動人的風姿。它是南京歷史的見證,難怪人們慣于把“秦淮”當作南京的代名詞。

秦淮畫舫—伴池—夫子廟照壁—廟前廣場—欞星門

各位游客: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秦淮河畔,河中的畫防都是仿照明代建筑風格制造的,船頭掛有大紅彩球和紅燈籠。每當元宵節(jié)南京人習慣來這里游玩賞燈。這種風氣在明代就已盛行,據(jù)說明朝建都后,朱元津微服巡察京城。當他來到秦淮河畔,看到兩岸綠樹成蔭,河水清澈,亭臺樓閣,風景宜人,隨口說了句:“惜河中缺游船?!被实坶_了金口,左右就連夜差人趕造畫舫,以博取皇帝歡心。從此,秦淮畫訪成了這里的一大特色。尤其到了中秋佳節(jié)時分,更是河上水燈萬盞齊放,兩岸龍燈飛舞,歌聲、鼓聲、歡聲、笑聲,連綿不絕,通宵達旦,真可謂“秦淮燈火甲天下”。難怪南京有“家家走橋,人人看燈”的民諺。

我們眼前的這段秦淮河,自宋以后就成了夫子廟(孔廟)成泮池,又稱月牙他。古時候皇帝講學的學宮叫辟雍,諸侯講學成學宮叫泮宮,夫子廟的學宮相當于諸侯講學的地方,所以這池稱“泮池”。泮池上一般建有三座石橋,按等級而論,縣官、學官走中間一座,秀才走兩邊的橋。相傳古時候有位秀才誤上中橋,有犯上作亂之罪,進退兩難,只好自己跳進了泮池。

再請各位看河對岸的一段朱紅色石磚墻,這就是夫子廟的照壁。照壁建于明萬歷三年(歷澤年),長達110米,為全們照壁之冠。各位游客:這座夫子廟始建于東晉成帝咸康三年(337年),當時成帝采納了王導的建議:“治國以培育人才為重”,決定立大學于秦淮河畔。原來只建有學宮,孔廟是宋仁宗景拍元年(1034年)在學富基礎上擴建而成的。所以夫子廟是一個由文教中心演變而成的繁華鬧市,它包括夫子廟、學宮和貢院三大主要建筑群,其范圍南臨秦淮河北岸,北抵建康路東端,東起姚家巷,西止四福巷,規(guī)模龐大。夫子廟雖屢遭破壞,但各代都加以興修擴建,到清末民初,其樓閣、殿宇的結(jié)構(gòu)和布局堪稱東南之冠?,F(xiàn)在的夫子廟建筑,~部分是清代末年重建的,一部分是近幾年重建的。請大家回頭看,這座樓閣式建筑,叫做奎星閣,它初建于清乾隆年間。這座臨街傍水的建筑曾兩次被毀,1985年重建。

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清代開辟的廟前廣場,廣場東西兩端豎有兩塊碑,高有一丈許,上面刻有滿漢兩種文字“文武大臣至此下馬”,表示對圣人孔子的崇敬。左側(cè)的這座六角重檐亭子叫“聚星亭”,“聚星”取群星集中,人才薈萃之意。建于明萬歷十四年(1586年),也曾幾經(jīng)興廢,到清同治八年(1869年)才由江寧鄉(xiāng)賢朱芙峰等人籌資重建。這是一座在日軍炮火中惟一幸存的清代建筑,可惜在1968年被當作“四舊”拆除,1983年又得以重建,恢復了原來的風貌。廣場正中的這座牌坊,叫“天下文樞坊”。請大家繼續(xù)隨我往前走。這座門叫欞星門,這是孔廟的廟門。據(jù)傳榻星是天上主管教化的星宿,他得人方便高興。門是石結(jié)構(gòu)的,六柱三門,建于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后來被毀,又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不過,現(xiàn)在所見到的極星門是1983年再次重建的。極星門東西兩側(cè)便是東市、西市。

大成門—大成殿—學宮

各位游客:走過欞星門,便是孔廟的正門,叫大成門,也叫戟門。門內(nèi)側(cè)有石碑四塊。第一塊是《孔子問禮圖碑》,刻于南朝齊永明二年(484年)。記載了春秋末年奴隸制衰亡之際,孔子出于對周王朝禮樂制度的崇拜,抱著興國安邦、濟世訪賢的愿望,于魯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18年),從家鄉(xiāng)曲阜去周王城洛陽考察典章制度,尋求鞏固魯國奴隸主政權(quán)辦法的經(jīng)歷。碑的上半部有“孔子問禮圖,吳敬恒題”的題字。圖中是二人駕車,一組身穿古裝人物在城門前歡迎的場面,還有“永明二年,孔子在魯人周門禮周流”的字樣。這塊碑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圖文仍清晰可辨,是難得的珍貴文物。第二塊碑是《集慶孔廟碑》,碑文是元朝至大二年(1309年)重建孔廟時由盧摯撰寫的,到元至順元年(1330年),由純齋王公書寫刻石。第三塊碑是《封四氏碑》,講的是元至順二年,文宗皇帝詔示:加封顏回、曾參(孔子的兩個弟子)、孔極(孔子的孫子)、孟軻(孔子的再傳弟子)為四亞圣之事。第四塊碑是《封至圣夫人碑》,講的是元至順二年(1331年),文宗皇帝頒旨加封孔子之妻為至圣夫人之事。廟院兩側(cè)是碑廊(原來是供奉孔門七十二賢人牌位的地方),廊內(nèi)陳列了當代書法名家的碑刻30塊。

現(xiàn)在,請大家隨我從中間的石雨道走。在進大成殿前,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殿前的這個露天臺子,這是祭祀和歌舞的地方。古時每年二月、八月的第一個丁日和孔子誕辰這一天(農(nóng)歷八月二十七日),地方官吏都要在孔廟舉行盛大的祭掃活動。祭祀采用的是酉周奴隸主祭天地鬼神的禮儀,在大成殿前擺上仿青銅器做的祭器,上供牛2頭、豬16頭、羊16頭,以及大量布帛菽粟、干鮮果品、香紙蠟燭等。主祭人要穿特制的古裝祭服,宣讀祭文,向孔子及“四配”(孔子高徒)、“十二哲”(孔家子弟)牌位行三拜九叩禮,還配有樂隊和舞隊表演,以歌頌孔子,所以大成殿前要設舞臺。

現(xiàn)在請各位游客隨我進人孔廟主殿——大成殿。這是一座氣勢巍峨,重檐廡殿頂,屋脊中央有雙龍戲珠立雕的建筑。這種規(guī)格的建筑在全國也是屈指可數(shù)的。“大成”意思是孔子集古圣先賢思想之大成。大成殿內(nèi)原先正中供奉的是孔子和他的四位高徒,兩旁是孔家子弟塑像十二尊?,F(xiàn)在的大成殿已被辟為“南京鄉(xiāng)土文化博物館”。

請大家再往前走,這里便是夫子廟的學宮。門楣上方原來有“學宮”匾額,門外柏木牌坊,牌坊上題有“東南第一學”。牌坊的北面是四周圍有木欄的花圃,左右有四書齋,是學子自修讀書的地方。這四齋名稱分別是“志道”、“據(jù)德”、“依仁”、“游藝”。后面是明德堂,這座建筑建于南宋紹興九年(1139年),堂名為文天祥所書。明德堂是學子集會的地方,每月朔望(農(nóng)歷初一和十五)朝圣后,學子在此集會,訓導師宣講圣教和上諭。東墻有“臥碑”,就是訓教的法規(guī)。左右橫梁上懸掛著江寧府所屬六縣舉貢員生題額。我們眼前的這座建筑是梨香閣,原來是祭祀孔子父母的崇圣祠,現(xiàn)改為游樂場了。東面那座建筑是青云樓,它建于明萬歷十四年(1586年),是供把歷代督學使的祠堂,初建時為三層樓,因為臨近貢院,為防止有人從樓上偷看貢院,清代時改建成二層樓,上層用作藏書,下層是閱覽室。清末廢除科舉后,改為小學,民國初年改為江寧縣教育會,抗戰(zhàn)時被用作開茶館、歌場,戰(zhàn)后曾先后作為民眾教育館和南京市通志館。這也是舊學宮保留下來的為數(shù)不多的建筑之一。各位游客:參觀完學宮建筑后,我們再去參觀一下夫子廟的另一座古建筑群——貢院。

貢院街—貢院—明遠樓

現(xiàn)在我們所站的地方便是貢院街,那條與貢院街相交的南北向街道就是貢院西街,貢院街北面就是古代時南京規(guī)模龐大的考試場——貢院。貢院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是縣府考試場所。明太祖朱元津定都南京后,這里成了鄉(xiāng)試、會試場所。明永一樂十九年(1421年)遷都北京,但南京仍作為陪都,加上江南又是人文基本之地,考試仍在這里按期舉行。明成祖繼續(xù)派人建造江南貢院,明清兩代對貢院不斷擴建,到清光緒時,貢院規(guī)模之大,已成為當時23個行省的貢院之最。對此,我只要告訴大家一個數(shù)字,你就可想而知了——到清代同治年間,已建供考試用的“號舍”有20644間,且還不包括司考官員、職司人員的辦公住宿用房??上КF(xiàn)存貢院建筑已屈指可數(shù),明遠樓就是保存下來的貢院建筑之一,而其他大部分已被辟為市場。

現(xiàn)在,我們所見的這座三層建筑,就是明遠樓了。樓呈四方形,四面設窗,地處貢院中心,在此可以監(jiān)視考生和貢院內(nèi)執(zhí)役人員。“明遠”的意思就是“慎終追遠、明德歸原”,封建王朝教育士子以“孝梯忠義”為立身之本。考生考完后,“金榜”就張貼在前面的貢院街。清末廢除科舉后,貢院也隨之失去了原來的作用。1919年除留下明遠樓和一部分號舍建筑用以陳列歷史文物外,其余一并拆除,辟為市場。明遠樓下的《金陵貢院遺跡碑》詳細地記載了這一史實。

各位游客:關(guān)于夫子廟我就介紹到這里。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去逛一下夫子廟的東市、西市,同時也可選購一些喜愛的工藝品和旅游紀念品,還可以去西街一帶品嘗夫子廟的風味小吃,夫子廟可謂是全國聞名的小吃薈萃之地。

$content2$

第10篇 江蘇南京秦淮河夫子廟文導游詞

各位游客。在昨天的游程中,我為大家安排游覽了中山陵、明孝陵、靈谷寺,總統(tǒng)府舊址等名勝古跡。今天,我將帶大家到秦淮河、夫子廟去游覽。秦淮河旅游區(qū),位于南京老城區(qū)城南,從市區(qū)出發(fā),坐汽車約需20分鐘才能到達。它是一個以夫子廟為中心,集游覽、購物、品嘗風味于一體,展示古城風貌和民族風情的旅游地。

秦淮河的由來和歷史變遷

秦淮河,是一條曾對古城南京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起過重要作用的河流。相傳秦淮河是秦始皇下令開鑿的一條人工運河。秦始皇東巡會稽,經(jīng)過南京時,為方便船只行駛,曾下令開鑿方山,使淮水與長江溝通,因而這段河道得名秦淮河。但據(jù)地質(zhì)考察證明,秦淮河是一條歷史悠久的天然河流,當時這條古老的河流確是曾從方山經(jīng)過,但由于地理變遷,河流改道,逐漸形成了現(xiàn)在的河道。歷史上的秦淮河,河道寬綽。自五代吳王楊行密在長干橋一帶筑石頭城以后,河道開始變窄,并被分隔成內(nèi)、外秦淮。內(nèi)秦淮河由東水關(guān)人城,經(jīng)夫子廟,再由水西門南的西水關(guān)出城與外秦淮河匯合。河流全長10公里,這就是古往今來令無數(shù)文人墨客為之贊美傾倒、尋跡訪蹤的十里秦淮了。唐朝大詩人李白、劉禹錫、杜牧等都曾為她寫下詩篇,孔尚任的《桃花扇》和吳敬樣的《儒林外史》中,也都對十里秦淮有過生動的描寫。

古老的秦淮河與流經(jīng)南京城北的長江相比,顯得十分渺小,但是它與南京城的誕生、發(fā)展,以及南京地區(qū)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有著極其密切的關(guān)系。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這里已有人類繁衍生息。迄今為止,沿河兩岸發(fā)現(xiàn)的原始村落遺跡多達五六十處。六朝和明初封建朝廷一直把它作為都城的一道天然屏障和皇宮所需的天然通道。東吳孫權(quán)定都建業(yè)(南京)后,曾在秦淮河兩岸作柵塘,既可御敵,又可防洪。從六朝時起,夫子廟一帶的秦淮河兩岸已是居民密集、市井相連的繁華之地,秦淮河充當了南京地區(qū)對外貿(mào)易的主要航道,河中舟船穿梭,一派繁榮。據(jù)說,舊時的秦淮河兩岸歌樓酒肆林立,河房水閣爭奇斗艷,游艇畫防燈火通明,富豪貴族在這里過著尋歡作樂、紙醉金迷的生活,勞動人民,特別是廣大婦女卻是以淚洗面,飽嘗了人間的辛酸。那時南京的妓女大多集中在秦淮河兩岸。清代戲劇家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描寫的不畏權(quán)貴的名妓李香君,她就居住在秦淮河南岸的文德橋畔。

美麗的秦淮河曾流淌過蠻荒時代的寂寞,六朝以來的繁華和奢靡,舊社會的污垢和勞動人民的血淚,甚至還溶有南京大屠殺的血腥。然而,今天的秦淮河,經(jīng)過了歷史的沉淀和人民的改造,已散發(fā)著健康文明的馨香,展現(xiàn)了清澈動人的風姿。它是南京歷史的見證,難怪人們慣于把秦淮當作南京的代名詞。

秦淮畫舫 伴池 夫子廟照壁 廟前廣場 欞星門

各位游客: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秦淮河畔,河中的畫防都是仿照明代建筑風格制造的,船頭掛有大紅彩球和紅燈籠。每當元宵節(jié)南京人習慣來這里游玩賞燈。這種風氣在明代就已盛行,據(jù)說明朝建都后,朱元津微服巡察京城。當他來到秦淮河畔,看到兩岸綠樹成蔭,河水清澈,亭臺樓閣,風景宜人,隨口說了句:惜河中缺游船?;实坶_了金口,左右就連夜差人趕造畫舫,以博取皇帝歡心。從此,秦淮畫訪成了這里的一大特色。尤其到了中秋佳節(jié)時分,更是河上水燈萬盞齊放,兩岸龍燈飛舞,歌聲、鼓聲、歡聲、笑聲,連綿不絕,通宵達旦,真可謂秦淮燈火甲天下。難怪南京有家家走橋,人人看燈的民諺。

我們眼前的這段秦淮河,自宋以后就成了夫子廟(孔廟)成泮池,又稱月牙他。古時候皇帝講學的學宮叫辟雍,諸侯講學成學宮叫泮宮,夫子廟的學宮相當于諸侯講學的地方,所以這池稱泮池。泮池上一般建有三座石橋,按等級而論,縣官、學官走中間一座,秀才走兩邊的橋。相傳古時候有位秀才誤上中橋,有犯上作亂之罪,進退兩難,只好自己跳進了泮池。

再請各位看河對岸的一段朱紅色石磚墻,這就是夫子廟的照壁。照壁建于明萬歷三年(歷澤年),長達110米,為全們照壁之冠。各位游客:這座夫子廟始建于東晉成帝咸康三年(337年),當時成帝采納了王導的建議:治國以培育人才為重,決定立大學于秦淮河畔。原來只建有學宮,孔廟是宋仁宗景拍元年(1034年)在學富基礎上擴建而成的。所以夫子廟是一個由文教中心演變而成的繁華鬧市,它包括夫子廟、學宮和貢院三大主要建筑群,其范圍南臨秦淮河北岸,北抵建康路東端,東起姚家巷,西止四福巷,規(guī)模龐大。夫子廟雖屢遭破壞,但各代都加以興修擴建,到清末民初,其樓閣、殿宇的結(jié)構(gòu)和布局堪稱東南之冠?,F(xiàn)在的夫子廟建筑,~部分是清代末年重建的,一部分是近幾年重建的。請大家回頭看,這座樓閣式建筑,叫做奎星閣,它初建于清乾隆年間。這座臨街傍水的建筑曾兩次被毀,1985年重建。

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清代開辟的廟前廣場,廣場東西兩端豎有兩塊碑,高有一丈許,上面刻有滿漢兩種文字文武大臣至此下馬,表示對圣人孔子的崇敬。左側(cè)的這座六角重檐亭子叫聚星亭,聚星取群星集中,人才薈萃之意。建于明萬歷十四年(1586年),也曾幾經(jīng)興廢,到清同治八年(1869年)才由江寧鄉(xiāng)賢朱芙峰等人籌資重建。這是一座在日軍炮火中惟一幸存的清代建筑,可惜在1968年被當作四舊拆除,1983年又得以重建,恢復了原來的風貌。廣場正中的這座牌坊,叫天下文樞坊。請大家繼續(xù)隨我往前走。這座門叫欞星門,這是孔廟的廟門。據(jù)傳榻星是天上主管教化的星宿,他得人方便高興。門是石結(jié)構(gòu)的,六柱三門,建于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后來被毀,又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不過,現(xiàn)在所見到的極星門是1983年再次重建的。極星門東西兩側(cè)便是東市、西市。

大成門 大成殿 學宮

各位游客:走過欞星門,便是孔廟的正門,叫大成門,也叫戟門。門內(nèi)側(cè)有石碑四塊。第一塊是《孔子問禮圖碑》,刻于南朝齊永明二年(484年)。記載了春秋末年奴隸制衰亡之際,孔子出于對周王朝禮樂制度的崇拜,抱著興國安邦、濟世訪賢的愿望,于魯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18年),從家鄉(xiāng)曲阜去周王城洛陽考察典章制度,尋求鞏固魯國奴隸主政權(quán)辦法的經(jīng)歷。碑的上半部有孔子問禮圖,吳敬恒題的題字。圖中是二人駕車,一組身穿古裝人物在城門前歡迎的場面,還有永明二年,孔子在魯人周門禮周流的字樣。這塊碑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圖文仍清晰可辨,是難得的珍貴文物。第二塊碑是《集慶孔廟碑》,碑文是元朝至大二年(1309年)重建孔廟時由盧摯撰寫的,到元至順元年(1330年),由純齋王公書寫刻石。第三塊碑是《封四氏碑》,講的是元至順二年,文宗皇帝詔示:加封顏回、曾參(孔子的兩個弟子)、孔極(孔子的孫子)、孟軻(孔子的再傳弟子)為四亞圣之事。第四塊碑是《封至圣夫人碑》,講的是元至順二年(1331年),文宗皇帝頒旨加封孔子之妻為至圣夫人之事。廟院兩側(cè)是碑廊(原來是供奉孔門七十二賢人牌位的地方),廊內(nèi)陳列了當代書法名家的碑刻30塊。

現(xiàn)在,請大家隨我從中間的石雨道走。在進大成殿前,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殿前的這個露天臺子,這是祭祀和歌舞的地方。古時每年二月、八月的第一個丁日和孔子誕辰這一天(農(nóng)歷八月二十七日),地方官吏都要在孔廟舉行盛大的祭掃活動。祭祀采用的是酉周奴隸主祭天地鬼神的禮儀,在大成殿前擺上仿青銅器做的祭器,上供牛2頭、豬16頭、羊16頭,以及大量布帛菽粟、干鮮果品、香紙蠟燭等。主祭人要穿特制的古裝祭服,宣讀祭文,向孔子及四配(孔子高徒)、十二哲(孔家子弟)牌位行三拜九叩禮,還配有樂隊和舞隊表演,以歌頌孔子,所以大成殿前要設舞臺。

現(xiàn)在請各位游客隨我進人孔廟主殿 大成殿。這是一座氣勢巍峨,重檐廡殿頂,屋脊中央有雙龍戲珠立雕的建筑。這種規(guī)格的建筑在全國也是屈指可數(shù)的。大成意思是孔子集古圣先賢思想之大成。大成殿內(nèi)原先正中供奉的是孔子和他的四位高徒,兩旁是孔家子弟塑像十二尊?,F(xiàn)在的大成殿已被辟為南京鄉(xiāng)土文化博物館。

請大家再往前走,這里便是夫子廟的學宮。門楣上方原來有學宮匾額,門外柏木牌坊,牌坊上題有東南第一學。牌坊的北面是四周圍有木欄的花圃,左右有四書齋,是學子自修讀書的地方。這四齋名稱分別是志道、據(jù)德、依仁、游藝。后面是明德堂,這座建筑建于南宋紹興九年(1139年),堂名為文天祥所書。明德堂是學子集會的地方,每月朔望(農(nóng)歷初一和十五)朝圣后,學子在此集會,訓導師宣講圣教和上諭。東墻有臥碑,就是訓教的法規(guī)。左右橫梁上懸掛著江寧府所屬六縣舉貢員生題額。我們眼前的這座建筑是梨香閣,原來是祭祀孔子父母的崇圣祠,現(xiàn)改為游樂場了。東面那座建筑是青云樓,它建于明萬歷十四年(1586年),是供把歷代督學使的祠堂,初建時為三層樓,因為臨近貢院,為防止有人從樓上偷看貢院,清代時改建成二層樓,上層用作藏書,下層是閱覽室。清末廢除科舉后,改為小學,民國初年改為江寧縣教育會,抗戰(zhàn)時被用作開茶館、歌場,戰(zhàn)后曾先后作為民眾教育館和南京市通志館。這也是舊學宮保留下來的為數(shù)不多的建筑之一。各位游客:參觀完學宮建筑后,我們再去參觀一下夫子廟的另一座古建筑群 貢院。

貢院街 貢院 明遠樓

現(xiàn)在我們所站的地方便是貢院街,那條與貢院街相交的南北向街道就是貢院西街,貢院街北面就是古代時南京規(guī)模龐大的考試場 貢院。貢院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是縣府考試場所。明太祖朱元津定都南京后,這里成了鄉(xiāng)試、會試場所。明永一樂十九年(1421年)遷都北京,但南京仍作為陪都,加上江南又是人文基本之地,考試仍在這里按期舉行。明成祖繼續(xù)派人建造江南貢院,明清兩代對貢院不斷擴建,到清光緒時,貢院規(guī)模之大,已成為當時23個行省的貢院之最。對此,我只要告訴大家一個數(shù)字,你就可想而知了 到清代同治年間,已建供考試用的號舍有20644間,且還不包括司考官員、職司人員的辦公住宿用房。可惜現(xiàn)存貢院建筑已屈指可數(shù),明遠樓就是保存下來的貢院建筑之一,而其他大部分已被辟為市場。

現(xiàn)在,我們所見的這座三層建筑,就是明遠樓了。樓呈四方形,四面設窗,地處貢院中心,在此可以監(jiān)視考生和貢院內(nèi)執(zhí)役人員。明遠的意思就是慎終追遠、明德歸原,封建王朝教育士子以孝梯忠義為立身之本??忌纪旰?,金榜就張貼在前面的貢院街。清末廢除科舉后,貢院也隨之失去了原來的作用。1919年除留下明遠樓和一部分號舍建筑用以陳列歷史文物外,其余一并拆除,辟為市場。明遠樓下的《金陵貢院遺跡碑》詳細地記載了這一史實。

各位游客:關(guān)于夫子廟我就介紹到這里。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去逛一下夫子廟的東市、西市,同時也可選購一些喜愛的工藝品和旅游紀念品,還可以去西街一帶品嘗夫子廟的風味小吃,夫子廟可謂是全國聞名的小吃薈萃之地。

第11篇 江蘇南京秦淮河夫子廟導游詞

各位游客。在昨天的游程中,我為大家安排游覽了中山陵、明孝陵、靈谷寺,總統(tǒng)府舊址等名勝古跡。今天,我將帶大家到秦淮河、夫子廟去游覽。秦淮河旅游區(qū),位于南京老城區(qū)城南,從市區(qū)出發(fā),坐汽車約需20分鐘才能到達。它是一個以夫子廟為中心,集游覽、購物、品嘗風味于一體,展示古城風貌和民族風情的旅游地。

秦淮河的由來和歷史變遷

秦淮河,是一條曾對古城南京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起過重要作用的河流。相傳秦淮河是秦始皇下令開鑿的一條人工運河。秦始皇東巡會稽,經(jīng)過南京時,為方便船只行駛,曾下令開鑿方山,使淮水與長江溝通,因而這段河道得名“秦淮河”。但據(jù)地質(zhì)考察證明,秦淮河是一條歷史悠久的天然河流,當時這條古老的河流確是曾從方山經(jīng)過,但由于地理變遷,河流改道,逐漸形成了現(xiàn)在的河道。歷史上的秦淮河,河道寬綽。自五代吳王楊行密在長干橋一帶筑石頭城以后,河道開始變窄,并被分隔成內(nèi)、外“秦淮”。內(nèi)秦淮河由東水關(guān)人城,經(jīng)夫子廟,再由水西門南的西水關(guān)出城與外秦淮河匯合。河流全長10公里,這就是古往今來令無數(shù)文人墨客為之贊美傾倒、尋跡訪蹤的“十里秦淮”了。唐朝大詩人李白、劉禹錫、杜牧等都曾為她寫下詩篇,孔尚任的《桃花扇》和吳敬樣的《儒林外史》中,也都對“十里秦淮”有過生動的描寫。

古老的秦淮河與流經(jīng)南京城北的長江相比,顯得十分渺小,但是它與南京城的誕生、發(fā)展,以及南京地區(qū)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有著極其密切的關(guān)系。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這里已有人類繁衍生息。迄今為止,沿河兩岸發(fā)現(xiàn)的原始村落遺跡多達五六十處。六朝和明初封建朝廷一直把它作為都城的一道天然屏障和皇宮所需的天然通道。東吳孫權(quán)定都建業(yè)(南京)后,曾在秦淮河兩岸作“柵塘”,既可御敵,又可防洪。從六朝時起,夫子廟一帶的秦淮河兩岸已是居民密集、市井相連的繁華之地,秦淮河充當了南京地區(qū)對外貿(mào)易的主要航道,河中舟船穿梭,一派繁榮。據(jù)說,舊時的秦淮河兩岸歌樓酒肆林立,河房水閣爭奇斗艷,游艇畫防燈火通明,富豪貴族在這里過著尋歡作樂、紙醉金迷的生活,勞動人民,特別是廣大婦女卻是以淚洗面,飽嘗了人間的辛酸。那時南京的妓女大多集中在秦淮河兩岸。清代戲劇家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描寫的不畏權(quán)貴的名妓李香君,她就居住在秦淮河南岸的文德橋畔。

美麗的秦淮河曾流淌過蠻荒時代的寂寞,六朝以來的繁華和奢靡,舊社會的污垢和勞動人民的血淚,甚至還溶有南京大屠殺的血腥。然而,今天的秦淮河,經(jīng)過了歷史的沉淀和人民的改造,已散發(fā)著健康文明的馨香,展現(xiàn)了清澈動人的風姿。它是南京歷史的見證,難怪人們慣于把“秦淮”當作南京的代名詞。

秦淮畫舫—伴池—夫子廟照壁—廟前廣場—欞星門

各位游客: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秦淮河畔,河中的畫防都是仿照明代建筑風格制造的,船頭掛有大紅彩球和紅燈籠。每當元宵節(jié)南京人習慣來這里游玩賞燈。這種風氣在明代就已盛行,據(jù)說明朝建都后,朱元津微服巡察京城。當他來到秦淮河畔,看到兩岸綠樹成蔭,河水清澈,亭臺樓閣,風景宜人,隨口說了句:“惜河中缺游船。”皇帝開了金口,左右就連夜差人趕造畫舫,以博取皇帝歡心。從此,秦淮畫訪成了這里的一大特色。尤其到了中秋佳節(jié)時分,更是河上水燈萬盞齊放,兩岸龍燈飛舞,歌聲、鼓聲、歡聲、笑聲,連綿不絕,通宵達旦,真可謂“秦淮燈火甲天下”。難怪南京有“家家走橋,人人看燈”的民諺。

我們眼前的這段秦淮河,自宋以后就成了夫子廟(孔廟)成泮池,又稱月牙他。古時候皇帝講學的學宮叫辟雍,諸侯講學成學宮叫泮宮,夫子廟的學宮相當于諸侯講學的地方,所以這池稱“泮池”。泮池上一般建有三座石橋,按等級而論,縣官、學官走中間一座,秀才走兩邊的橋。相傳古時候有位秀才誤上中橋,有犯上作亂之罪,進退兩難,只好自己跳進了泮池。

再請各位看河對岸的一段朱紅色石磚墻,這就是夫子廟的照壁。照壁建于明萬歷三年(歷澤年),長達110米,為全們照壁之冠。各位游客:這座夫子廟始建于東晉成帝咸康三年(337年),當時成帝采納了王導的建議:“治國以培育人才為重”,決定立大學于秦淮河畔。原來只建有學宮,孔廟是宋仁宗景拍元年(1034年)在學富基礎上擴建而成的。所以夫子廟是一個由文教中心演變而成的繁華鬧市,它包括夫子廟、學宮和貢院三大主要建筑群,其范圍南臨秦淮河北岸,北抵建康路東端,東起姚家巷,西止四福巷,規(guī)模龐大。夫子廟雖屢遭破壞,但各代都加以興修擴建,到清末民初,其樓閣、殿宇的結(jié)構(gòu)和布局堪稱東南之冠?,F(xiàn)在的夫子廟建筑,~部分是清代末年重建的,一部分是近幾年重建的。請大家回頭看,這座樓閣式建筑,叫做奎星閣,它初建于清乾隆年間。這座臨街傍水的建筑曾兩次被毀,1985年重建。

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清代開辟的廟前廣場,廣場東西兩端豎有兩塊碑,高有一丈許,上面刻有滿漢兩種文字“文武大臣至此下馬”,表示對圣人孔子的崇敬。左側(cè)的這座六角重檐亭子叫“聚星亭”,“聚星”取群星集中,人才薈萃之意。建于明萬歷十四年(1586年),也曾幾經(jīng)興廢,到清同治八年(1869年)才由江寧鄉(xiāng)賢朱芙峰等人籌資重建。這是一座在日軍炮火中惟一幸存的清代建筑,可惜在1968年被當作“四舊”拆除,1983年又得以重建,恢復了原來的風貌。廣場正中的這座牌坊,叫“天下文樞坊”。請大家繼續(xù)隨我往前走。這座門叫欞星門,這是孔廟的廟門。據(jù)傳榻星是天上主管教化的星宿,他得人方便高興。門是石結(jié)構(gòu)的,六柱三門,建于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后來被毀,又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不過,現(xiàn)在所見到的極星門是1983年再次重建的。極星門東西兩側(cè)便是東市、西市。

大成門—大成殿—學宮

各位游客:走過欞星門,便是孔廟的正門,叫大成門,也叫戟門。門內(nèi)側(cè)有石碑四塊。第一塊是《孔子問禮圖碑》,刻于南朝齊永明二年(484年)。記載了春秋末年奴隸制衰亡之際,孔子出于對周王朝禮樂制度的崇拜,抱著興國安邦、濟世訪賢的愿望,于魯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18年),從家鄉(xiāng)曲阜去周王城洛陽考察典章制度,尋求鞏固魯國奴隸主政權(quán)辦法的經(jīng)歷。碑的上半部有“孔子問禮圖,吳敬恒題”的題字。圖中是二人駕車,一組身穿古裝人物在城門前歡迎的場面,還有“永明二年,孔子在魯人周門禮周流”的字樣。這塊碑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圖文仍清晰可辨,是難得的珍貴文物。第二塊碑是《集慶孔廟碑》,碑文是元朝至大二年(1309年)重建孔廟時由盧摯撰寫的,到元至順元年(1330年),由純齋王公書寫刻石。第三塊碑是《封四氏碑》,講的是元至順二年,文宗皇帝詔示:加封顏回、曾參(孔子的兩個弟子)、孔極(孔子的孫子)、孟軻(孔子的再傳弟子)為四亞圣之事。第四塊碑是《封至圣夫人碑》,講的是元至順二年(1331年),文宗皇帝頒旨加封孔子之妻為至圣夫人之事。廟院兩側(cè)是碑廊(原來是供奉孔門七十二賢人牌位的地方),廊內(nèi)陳列了當代書法名家的碑刻30塊。

現(xiàn)在,請大家隨我從中間的石雨道走。在進大成殿前,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殿前的這個露天臺子,這是祭祀和歌舞的地方。古時每年二月、八月的第一個丁日和孔子誕辰這一天(農(nóng)歷八月二十七日),地方官吏都要在孔廟舉行盛大的祭掃活動。祭祀采用的是酉周奴隸主祭天地鬼神的禮儀,在大成殿前擺上仿青銅器做的祭器,上供牛2頭、豬16頭、羊16頭,以及大量布帛菽粟、干鮮果品、香紙蠟燭等。主祭人要穿特制的古裝祭服,宣讀祭文,向孔子及“四配”(孔子高徒)、“十二哲”(孔家子弟)牌位行三拜九叩禮,還配有樂隊和舞隊表演,以歌頌孔子,所以大成殿前要設舞臺。

現(xiàn)在請各位游客隨我進人孔廟主殿——大成殿。這是一座氣勢巍峨,重檐廡殿頂,屋脊中央有雙龍戲珠立雕的建筑。這種規(guī)格的建筑在全國也是屈指可數(shù)的。“大成”意思是孔子集古圣先賢思想之大成。大成殿內(nèi)原先正中供奉的是孔子和他的四位高徒,兩旁是孔家子弟塑像十二尊?,F(xiàn)在的大成殿已被辟為“南京鄉(xiāng)土文化博物館”。

請大家再往前走,這里便是夫子廟的學宮。門楣上方原來有“學宮”匾額,門外柏木牌坊,牌坊上題有“東南第一學”。牌坊的北面是四周圍有木欄的花圃,左右有四書齋,是學子自修讀書的地方。這四齋名稱分別是“志道”、“據(jù)德”、“依仁”、“游藝”。后面是明德堂,這座建筑建于南宋紹興九年(1139年),堂名為文天祥所書。明德堂是學子集會的地方,每月朔望(農(nóng)歷初一和十五)朝圣后,學子在此集會,訓導師宣講圣教和上諭。東墻有“臥碑”,就是訓教的法規(guī)。左右橫梁上懸掛著江寧府所屬六縣舉貢員生題額。我們眼前的這座建筑是梨香閣,原來是祭祀孔子父母的崇圣祠,現(xiàn)改為游樂場了。東面那座建筑是青云樓,它建于明萬歷十四年(1586年),是供把歷代督學使的祠堂,初建時為三層樓,因為臨近貢院,為防止有人從樓上偷看貢院,清代時改建成二層樓,上層用作藏書,下層是閱覽室。清末廢除科舉后,改為小學,民國初年改為江寧縣教育會,抗戰(zhàn)時被用作開茶館、歌場,戰(zhàn)后曾先后作為民眾教育館和南京市通志館。這也是舊學宮保留下來的為數(shù)不多的建筑之一。各位游客:參觀完學宮建筑后,我們再去參觀一下夫子廟的另一座古建筑群——貢院。

貢院街—貢院—明遠樓

現(xiàn)在我們所站的地方便是貢院街,那條與貢院街相交的南北向街道就是貢院西街,貢院街北面就是古代時南京規(guī)模龐大的考試場——貢院。貢院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是縣府考試場所。明太祖朱元津定都南京后,這里成了鄉(xiāng)試、會試場所。明永一樂十九年(1421年)遷都北京,但南京仍作為陪都,加上江南又是人文基本之地,考試仍在這里按期舉行。明成祖繼續(xù)派人建造江南貢院,明清兩代對貢院不斷擴建,到清光緒時,貢院規(guī)模之大,已成為當時23個行省的貢院之最。對此,我只要告訴大家一個數(shù)字,你就可想而知了——到清代同治年間,已建供考試用的“號舍”有20644間,且還不包括司考官員、職司人員的辦公住宿用房。可惜現(xiàn)存貢院建筑已屈指可數(shù),明遠樓就是保存下來的貢院建筑之一,而其他大部分已被辟為市場。

現(xiàn)在,我們所見的這座三層建筑,就是明遠樓了。樓呈四方形,四面設窗,地處貢院中心,在此可以監(jiān)視考生和貢院內(nèi)執(zhí)役人員。“明遠”的意思就是“慎終追遠、明德歸原”,封建王朝教育士子以“孝梯忠義”為立身之本??忌纪旰?,“金榜”就張貼在前面的貢院街。清末廢除科舉后,貢院也隨之失去了原來的作用。1919年除留下明遠樓和一部分號舍建筑用以陳列歷史文物外,其余一并拆除,辟為市場。明遠樓下的《金陵貢院遺跡碑》詳細地記載了這一史實。

各位游客:關(guān)于夫子廟我就介紹到這里。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去逛一下夫子廟的東市、西市,同時也可選購一些喜愛的工藝品和旅游紀念品,還可以去西街一帶品嘗夫子廟的風味小吃,夫子廟可謂是全國聞名的小吃薈萃之地。

夫子導游詞(精選11篇)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fā)展,接觸并使用解說詞的人越來越多,解說詞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但各個部分又有相對的獨立性。那么一般解說詞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南京夫子廟導…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相關(guān)夫子信息

  • 夫子廟導游詞(精選11篇)
  • 夫子廟導游詞(精選11篇)11人關(guān)注

    各位游客。在昨天的游程中,我為大家安排游覽了中山陵、明孝陵、靈谷寺,總統(tǒng)府舊址等名勝古跡。今天,我將帶大家到秦淮河、夫子廟去游覽。秦淮河旅游區(qū),位于南京老城區(qū) ...[更多]

  • 夫子導游詞(精選11篇)
  • 夫子導游詞(精選11篇)11人關(guān)注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fā)展,接觸并使用解說詞的人越來越多,解說詞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但各個部分又有相對的獨立性。那么一般解說詞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南 ...[更多]

  • 淮河夫子廟導游詞(精選3篇)
  • 淮河夫子廟導游詞(精選3篇)3人關(guān)注

    各位游客。在昨天的游程中,我為大家安排游覽了中山陵、明孝陵、靈谷寺,總統(tǒng)府舊址等名勝古跡。今天,我將帶大家到秦淮河、夫子廟去游覽。秦淮河旅游區(qū),位于南京老城區(qū) ...[更多]

相關(guān)專題

導游詞熱門信息